【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雙十一來臨,消費者在期盼商品降價的同時也在防範著不良電商為促銷耍的手段。不少消費者表示,雙十一網購最怕遇到「雙假」,假促銷和假貨。很多消費者都遭遇過商品在雙十一前夕悄然漲價然後虛假折扣的情況。近期還有爆料,隨著大數據的運用,電商會根據買家以往購物消費情況來「看人下刀」,會把一些假貨發給消費水平偏低的用戶,因為數據判斷此類用戶沒用過正品。
先提價再打折的貓膩
最近不少買家都紛紛表示放進購物車的商品都在雙十一前齊齊漲價了。孫小姐告訴記者,她原本想購買一款售價170元(人民幣,下同)的商品,因為前期出差怕無人簽收就先放進購物車裡,最近想起臨近雙十一是否該商品會有折扣,卻發現該商品竟然提價到220元了,然後店舖裡的介紹則是說11月11日零點,該商品會以折扣價180元出售,孫小姐哭笑不得,這樣一來,雙十一非但沒有便宜,反而比之前賣的還貴10元。
記者瀏覽了幾款主流電商平台發現,雙十一前夕提價的商品絕不在少數,很多商品進入10月底就開始提價,和之前購買成交價紀錄相比,最高的提價幅度竟然高達6至7成左右。
其實,國家發改委早先就發佈過《關於規範網絡零售價格行為的提醒書》,明確表示要「禁止虛構原價、虛假優惠折扣等違法行為」。但目前還是不少電商賣家違反規定,甚至還有店家告訴記者,這樣做也迫於無奈,因為本來賣的就不貴,但雙十一為了參加活動,只能打折,但如果在原價基礎上打折會面臨虧本的情況,不得已先提價,再折扣,這樣既參加了雙十一活動也不會虧損利潤。
電商利用大數據針對性發假貨
據內地多家媒體報道,現在電商在發貨時會準備假貨和正品兩種,至於將假貨發給哪些用戶,則全靠大數據進行選擇。系統會查詢分析消費者平時購買記錄,一旦消費傾向低於同類產品價格,便會將假貨「優先」發送給那些買家,因為系統這樣的消費者平時也沒用過正品。
此外,大數據還會分析消費者的投訴率和退貨率,這些數據將作為電商判斷買家用戶的「忍耐力」,一旦數值過低,電商則會將瑕疵品發給那些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