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1月17日,中國隊球員于大寶、王永珀、鄒正、張琳芃和於海(從左至右)在比賽後離場。當日,在2018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C組比賽中,中國隊客場以0比0戰平中國香港隊。 新華社 【文匯網訊】2015年11月17日,中國香港0:0平中國隊,國足出線希望渺茫,其中中國隊曾經攻破對手城池但裁判並沒有判進球,賽後網友紛紛對本場比賽進行吐槽。新華社對此也發表了評論文章《國足無限瀕死史上最恥,誰之過?》,炮轟「國足今日所蒙之恥絕非偶然」,全文如下:
「有的人還活著,他已經死了。」
這句話用來形容17日被中國香港隊逼平後的這支國足十分貼切。儘管國足此前已創下連續三屆世界盃預選賽折戟亞洲區20強賽的恥辱紀錄,但佩蘭率領的這支國足竟然在俄羅斯世界盃的亞洲區40強賽中,如此之快便因兩平香港和輸給卡塔爾而處於無限瀕死和幾乎要啟動2022世界盃備戰的狀態,堪稱幾乎刷新了本隊史上最恥辱的紀錄。
對香港隊比賽中的8個門框和一次疑似被漏判的進球絕不能用「時來天地皆協力、運去蒼生不自由」來形容,這支球隊缺的不僅僅是運氣:粗糙的技術、簡單低級的戰術、可笑的射術、邏輯混亂的排兵佈陣,都顯示出他們為何在實力一般的香港隊面前也無計可施。然而這支國足的實力雖然不屬亞洲上乘,但如能有效發揮出來也絕對不至於如此不堪,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國足淪落至此到底是誰之過?
第一、首過應屬主帥佩蘭,亞洲杯上他率領國足取得的三連勝掩蓋了其臨陣指揮平庸和用人標準存疑的問題。自從輸給澳大利亞隊之後,其在一系列熱身賽和世預賽的指揮上可謂昏招多多。
其一,佩蘭在棄用蒿俊閔、郜林、張稀哲、黃博文等實力派球員上過於剛愎自用,唯球員態度及風格而定取捨,而不顧國足有實力的球員並不充裕的現狀;其二,佩蘭遲遲不肯構建一個相對穩健的主力陣容框架,逢重要比賽喜歡臨時讓球員踢自己並不擅長的位置,如果從長期來看這是有益的培養多面手、豐富戰術組合的嘗試,但從短期應對大賽來看這確是致命的;其三,佩蘭一遇強隊便「未戰先怯」,不管是亞洲杯上對陣澳大利亞還是世預賽客場對卡塔爾,佩蘭的用人和佈陣都過於保守,以至於外媒記者看了中澳之戰後不解為何中國隊始終縮在半場,看上去根本就不想贏球;其四,佩蘭在臨場指揮上邏輯混亂,往往換人不切要點、毫無針對性,且在需要贏球的比賽中換人時機過晚,不到65分鐘後絕不換人加強進攻,盡顯保守思維。
當然,佩蘭畢竟是曾率里昂取得過成功的教練,在歐冠淘汰賽中還有對陣曼聯的經歷,或者是他可以帶好一支絕對實力較強的球隊,卻不知如何帶中國隊這樣水平的球員。但從其用人和臨場指揮取得的實際效果來看,的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二,足協也有過錯。如果說佩蘭的過錯在於執教水平問題,或者不能知人善用,那麼足協的問題也正在於不能知人善用上,如果說在當初定奪佩蘭時還屬於一時沒有看清,而亞洲杯上有些幸運的三連勝也有相當的欺騙性,但自國足以十分萎靡的表現輸給澳大利亞隊後,足協的決策者應該開始注意到佩蘭執教中不合理的一面,並且在隨後的熱身賽中也應注意到佩蘭表現出的思路上和臨場指揮上的弊病,而當國足在世預賽中主場被香港隊逼平之後,更應開始考慮和著手準備換帥的問題,不能當機立斷而導致如今之尷尬,實屬決策者之弊。世無伯樂,何以挑選千里馬?而伯樂之上亦因有伯樂,否則層層決策便會盡顯弊病。
第三,球員過責難逃,國足隊員們在世預賽中沒有表現出亞洲杯小組賽上和亞冠中的水平和精神面貌。在沒有聯賽中高水平外援的支撐下,一遇到卡塔爾這種級別的緊逼便原形畢露,對抗中技術運用之粗糙、跑動之盲目、失誤率之高令人不齒。一方面他們的發揮明顯低於自己的最佳水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們平時並沒有真正學習求知的動力、或是依賴外援之心太強,導致水平長期停滯不前,對國際足球先進技戰術趨勢的理解堪稱原始。如果這些球員繼續如井底之蛙般在一個低節奏、戰術原始的聯賽中自我感覺良好而不真正開啟學習和革新的動力的話,未來仍將滯留於這低水平的深谷。
第四,現有的聯賽和國家隊的遊戲規則設計同樣弊端多多,重聯賽而輕國家隊的遊戲規則設計根本沒有讓兩者互相促進,反而形成出一個負向的惡性二元結構。許多人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聯賽紅火就能帶來球員水平提高,但事實上聯賽的紅火卻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一面,依靠天量資金搜羅頂級內、外援和洋帥而打造本土豪強俱樂部的模式說白了只是低水平組裝加工的模式,如果沒有依靠獨立自主研發核心技戰術,從而通過掀起一輪全新技戰術革命來徹底改變落後水平的思路,則我們的聯賽永遠不可能擁有核心驅動力和真正變成強大。
我們必須看到,現有的聯賽模式和國家隊短期飛行集訓模式並不鼓勵技戰術革新,反而會因各隊都功利地追求短期成績而滿足資本逐利之需,紛紛採用揮霍金元堆砌組裝品的低級模式。即便請來真正的好教練,都會因為成績壓力而不敢連續輸球,只敢對球隊小修小補,無法對球隊進行大規模的技戰術革新。而低水平球隊要想獲得實質提升,是必須要敢於進行實質性的技戰術革新的,只是這需要一定的研發時間和實驗時間,但這又跟各隊追求短期「速成大法」的現狀完全背離,哪支球隊敢於大膽創新則一定會被眾隊在短期內拉開成績,如此革新從何談起?如果不能認清這其中的邏輯,不改變實際上扼殺創新的遊戲規則,而只是幻想通過引入高水平外援和名帥就能帶來實質性提高,實為可笑。
事有必至、理由固然,國足今日所蒙之恥絕非偶然,如不能認清以上四過逐條改正,則未來之恥似已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