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新聞反轉劇 真正「反轉」的是什麼?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11-27]

【文匯網訊】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的全部,你聽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一些新聞事件,用一次次轉折充分演繹了這些道理。在一幕幕新聞反轉劇中,你可以根據「劇情」改變自己的態度。但無論你是劇中人還是看客,在享受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激情時,切記不要丟了理性,碎了節操。

2015年,那些讓人大跌眼鏡的新聞反轉劇

劇目一:老人日本碰瓷

國慶節期間,一篇名為「日本京都袛園中國老人碰瓷事件」的報道在互聯網上引發了眾多網友的斥責和吐槽。

然而緊接著,故事又發生了大逆轉。當事方、中國老人的家人和涉事旅行社領隊堅決否認碰瓷,並給出了老人受傷的各種證據,也讓這篇報道引發諸多後續爭議。報道記者和日本有關方面都進行了更正和道歉。

劇目二:扶老人被訛

9月,淮南師範學院在校學生袁某通過新浪微博發言稱,「因扶起了一個摔倒的老人而反遭誣陷」,由於現場沒有視頻監控,希望路過的目擊者能為自己作證。該微博發出後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但經事發地龍泉派出所多方調查取證,證實袁某騎車經過桂某某時,相互有接觸。大學生袁某在這起交通事故中承擔主要責任。

劇目三:為救小孩被惡犬咬傷

10月,安徽利辛女子因「見義勇為救小女孩」被惡犬咬成重傷的事,持續在網絡發酵,愛心款一度超過80萬元。

然而不久,「救人義舉」的劇情卻發生反轉,媒體爆料稱李娟繫在自家養狗場被咬傷,「救小女孩」純屬編造,而當事人男友也面對媒體承認了這一點,並坦承曾主動找媒體「策劃」這一事件。

劇目四:救落水兒童溺亡

2月,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一處人工湖發生溺亡事件。兩名兒童在湖邊玩耍落水,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生孟瑞鵬因跳湖施救溺亡。

但事件很快出現雙重「反轉」。

落水兒童的母親盧某稱,孩子並非孟瑞鵬所救。一名落水兒童說,孟瑞鵬玩手機時用腳把欄杆跺掉了,三人一起落入水中。有媒體報道,當地警方表示「沒有證據證明孟瑞鵬是因救人犧牲」。

與「見義勇為」背道而馳的說辭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孟瑞鵬的親友更是反應激烈,稱「不求回報,只要公道」。孟瑞鵬堂姐孟雪說:「本來是一件見義勇為的事情,現在發展成我們沒理了!好人還能不能當了!」

此後,目擊者因良心不安出面作證、落水兒童母親因害怕擔責教孩子說謊等消息接連曝出。3月2日凌晨警方公佈調查結論,稱經還原事實真相,認定孟瑞鵬溺亡前有救人行為。

新聞反轉劇真正「反轉」的是什麼?

善意與信任

劇情反轉,使得公眾關注和討論的焦點遠遠超越救人事件本身,老人倒地扶不扶、危險時刻救不救的老話題再度擺在面前。在「救人前留下證據、找好目擊證人、最好視頻記錄」等調侃中,隱藏的是社會對善意遭遇不良因素侵擾的擔憂。

目前信任感的缺失已經是社會的痼疾和通病,社會信任體系比較脆弱,一些以善為名的欺詐事件經過媒體的放大和宣傳,更加增大了人們彼此之間的不信任,由此人們也會付出更高的信任成本。

刻板印象與標籤符號

很多時候,影響我們的判斷和態度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思維定勢和頭腦中的刻板印象。既定的思維模式和不完整的信息,導致了我們在一系列新聞反轉劇中坐了情緒的「過山車」。

在缺乏獨立思考精神的輿論場裡,符號標籤式傳播會被很多人採用。比如,「日本京都袛園中國老人碰瓷事件」包含了很多刺激輿論的符號,如「中國老人」「碰瓷」「日本」。國內輿論對「老人碰瓷」不陌生,甚至衍生出「老人變壞了」之類的群體污名化。

公信力與理性

很多新聞剛發生時,真相並不會一下子全部呈現,需要媒體不斷挖掘和官方的調查,才會越來越清晰。從開始不清楚到最終真相大白,這是自然規律。可新聞反轉往往並非如此,不是事實的自然逐漸呈現,而是標籤的變換。因為很多人浮躁,不看事實和是非,只根據事件當事人的身份去站隊。可在新聞中,身份是很容易發生變化的,因為一個人有多重身份,假如只根據身份去看,態度很容易發生變化。

新媒體傳播信息的即時性、互動性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享受碎片化的、未經甄別的信息流通的便利性的同時,也習慣於第一時間表態、第一時間分享我們的觀點,在享受話語權的同時,也更容易陶醉於情緒化和極端化的表達帶來的眼球效應和快感。在「觀點的自由市場」上,彌爾頓所描繪的「觀點的自我修正」總是姍姍來遲,甚至常常在眾聲喧嘩中變得遙不可及。

(文章來自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一
環時:國家再不調查卓達 數十萬人恐出大事      [2015-11-12]
央視四套新聞女主播曾恬離職      [2015-11-10]
劉雲山會見中國新聞獎獲獎代表      [2015-11-08]
記者節:中國持證記者20.8萬人      [2015-11-08]
內地頒發首批新聞網站記者證      [2015-11-06]
信不信 國慶期間你一定會看到這十條新聞      [2015-09-28]
新聞道德委員會將在全國範圍內建立      [2015-09-24]
劉建超「四進四出」外交部新聞司      [2015-09-15]
河南新鄉原書記被免為何上新聞聯播      [2015-09-07]
中國拒向日產經新聞記者發閱兵採訪證      [201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