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延長已有共識,目前只是時間點未有明確結論。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隨著政府養老金並軌和延遲退休政策的執行和明確,養老保險改革已經進入到深水區。
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延長已有共識,目前只是時間點未有明確結論。
隨著政府養老金並軌和延遲退休政策的執行和明確,養老保險改革已經進入到深水區。
據了解,目前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以後要延長多少年,還是一個未知數。只是80後90後要攤上大事了,要為國家多工作幾年了。
這是除了延遲退休之外,另一個觸動中國人神經的消息。再來看一看社科院報告關於延遲退休的設想。
對於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改革方案,社科院報告建議分兩步走:
第一步,2017年完成養老金製度並軌時,取消女幹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區別,將職工養老保險的女性退休年齡統一規定為55歲。
第二步,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對於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報告建議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從2033年開始每3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完成。
看到這些,80後90後都要哭暈了。
延長繳費年限已成共識,為國接盤多干幾年!
按照目前的規定,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為滿15年,即必須滿180個月。中間可以中斷,不影響領取養老金,但如有中斷,會影響養老金待遇。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經濟二局人士曾對外表示,「最低的繳費年限是15年,從社會保險可持續來看,這是非常不利的,這個問題在業內已經得到共識。」
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人社部曾研究過延長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的問題。」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肯定地認為:「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應研究適當延長。」
蘇海南解釋道:「當初制定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的時候,是因為20世紀90年代剛開始建立社保制度,那時許多企業員工已經40、50歲了,以前從未繳過社保費,從建立社保制度開始繳費只有十多年就該退休了;另外還有自謀職業者、非全日制工,為了吸引、鼓勵他們參加社保,就把最低繳費年限定為15年。」
「但是,這個政策放在現在,已經不大適用了。」蘇海南舉例說明,「現在人們預期壽命延長,如果一個人22歲工作繳納養老保險費,加上15年,她37歲就不再繳費,那怎麼可能?實際上現在人們對最低繳費15年的理解也有偏差,按規定,凡是用人單位的員工,在單位一年就應繳一年社保費,一直繳到退休,並非只繳15年就可不繳;而自謀職業者如只連續繳費5年,到退休年齡時只能領取很少的養老金。所以,適當延長繳費年限,既是適應人們預期壽命延長的需要,也是保障勞動者退休後生活的需要。」
資料顯示,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被保險人按不同繳費比例共同繳納。以北京為例,企業每月按照其繳費總基數的20%繳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8%繳納。
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法國從2018年開始,退休者享受全額退休養老金的工齡從41年零3個月提高為41年半,計劃到2035年法定工齡年限達到43年。德國規定被保險人想要領取養老年金,必須達到設定的年齡界限,正常要求繳費滿35年,德國正常退休年齡是65週歲。截至本報發稿時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本報記者的詢問,未予回復。
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否影響領取養老金?
養老金繳納時間長短直接影響著每個人賬戶,而個人賬戶的保險費多少,並不能對退休後的養老金產生明顯影響。
人社部相關研究部門人士表示:「現在,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收益非常低,大部分省份是參考同期的銀行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目前,各地利率並不統一,從3%到5%不等。
「不管怎麼說,我們就說男性從18歲參加工作到60歲退休,42年的繳費期,如果是按照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顯然是比較低的。」前述人士表示。
「因為個人的賬戶收益率比較低,最初設計的時候個人賬戶待遇是能顯現出作用的。現在連續的普調,抹平了原有繳費不同導致的待遇差別。使個人賬戶的激勵機制弱化了。不管個人的賬戶累積多少,每年基本養老金都要調,個人賬戶的貢獻率越來越低。因此,個人賬戶在整個養老金的結構當中比重偏低,激勵作用也不明顯。」前述人士表示。
直到國務院2014年8號文件出台,指出對長期繳費的,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
然而,由於受經濟狀況影響,對個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一個艱難的年關。
有消息稱,今年有22個省的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
真相告訴你!中國的養老金缺口有多大?
老無所養之憂永遠能戳中大家的痛點。當看到「22省養老金收不抵支,財政補貼超2萬億」的新聞,你忍不住會害怕吧?該標題有很大的誤導性,必須加上時間限定才對,前半句說的2014年,後半句說的是2002-2014年。新聞的緣起是財政部日前公佈了一個「關於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的說明」。
根據這個決算說明,2014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3273億元,其中保險費收入18726億元。支出19797億元,其中基本養老金支出19045億元。這個消息嚇人的地方是,2014年工作者當期繳納的養老保險費還不夠支付退休者當期領取的養老金!
其實,2015年5月,財政部公佈了「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情況」:2015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4308.84億元,其中保險費收入19556.67億元,財政補貼3671.2億元。支出22581.54億元。如果只算保險費收入,2015年當期就有3000多億的缺口,比2014年的情況駭人多了,但當時關注極少。
看養老保險的2014年決算與2015年預算情況,一個當期缺口越來越大的趨勢正在形成中。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養老缺口咋補上:靠延遲退休和延長繳費年限嗎?
從1997年7月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算起,這個養老保險制度才十幾年光景就玩不下去了,太快了。這既有中國特殊的原因(轉製成本的歷史欠賬),也有一般性原因(社會養老模式的內生性缺陷)。社會養老是俾斯麥首創的,但德國也照樣玩不下去,不得不從2012年起,將退休年齡延遲到67歲。
從全世界範圍看,養老模式大致有三種。現收現支制(DB),本質上是工作者、年輕人與下一代對退休者、老年人與上一代的強制代際轉移支付。就是因為這個模式玩不轉了,所以出現了兩種新的模式。一種是個人賬戶制(DC),一種是名義個人賬戶制(NDC)。
個人賬戶制的本質上強制儲蓄,實質上是回到了個人養老與家庭養老,這是千百萬年來被證明行之有效的養老模式。1981年,智利進行了社保改革,將現收現支制改為純個人賬戶制。目前,新加坡、智利及美國的401(k)與中國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均是個人賬戶制。
名義個人賬戶制在養老金支付上模仿DC,但在融資上與現收現支制是一樣的。所以現收現支制與名義個人賬戶制均屬於社會養老模式。
其實,無論是社會養老,還是家庭養老,都是下一代養上一代,只不過一種是所有人的子女(強制)養所有人,另一種是自己的子女養自己,一是整體核算與單獨核算的差別,二是強制與自願的差別,商業保險你愛買買,但社會保險卻由不得你不買。這些差別的含意是什麼?
其一,對退休者與老年人的激勵不一樣。在社會養老模式之下,退休者希望養老金多多益善,反正是別人與別人的子女埋單嘛,所以有動力向政府施壓。
中國這些年退休金每年10%以上剛性增長。根據人社部報告,2014年企業離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2061元(離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4664元),但2014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折合1681元/月。這種倒掛表明,在代際財富在分配上,退休者是贏家,工作者與未成年人是輸家。
其二,在社會養老模式之下,會削弱工作者與年輕人對人口再生產的投資能力。將來領養老金養老的預期,也會削弱工作者與年輕人的生育意願:將來有別人家的孩子給我養老,我又何必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地養育孩子,過兩人世界,有錢就周遊列國不亦快哉?有父母催逼,頂多養一個得了。可見,社會養老會壓低生育率。
但在家庭養老之下,綿延基因的本能與養孩防老的第二本能就非常強大,孩子是像一線城市房產一樣的資本品,孩子/資本品的數量與質量直接決定老年時的生活質量,自己投資,收益歸自己所得,別人佔不了你的便宜,你也佔不了別人的便宜,自負其責,激勵非常合理。
2013年12月,在單獨二孩政策頒布之初,國家衛計委預計「大概每年增加200萬人左右」。但2014年出生人口僅比上一年增加了47萬。所以,今年全面二孩都放開了。國人生育意願低迷,有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高(80%)、生育成本高的原因,亦有社會養老壓低生育意願的原因。生育率低下、人口淨流出的地區,會首當其衝面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2014年22個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幾個不是這樣的情況?
中國目前的小賬戶、大統籌的社保模式怎麼改?有三種主張,一種是把個人賬戶充公,改為純現收現支制,然後通過延遲退休年齡、提高統籌層級來延緩危機;一種改為名義個人賬戶制,模擬個人賬戶制對社保繳納者的激勵機制;一種就是改為大賬戶甚至純個人賬戶。這個問題非常重大,事關國運興衰。
養老保險千萬不能中斷,關係你未來的養老命運!
養老保險是社保的一部分,下面為大家講一講包含養老保險在內的社保繳費為什麼不能中斷,對你產生的影響不僅僅是錢。
「外地人買房買車得繳社保滿5年,中間斷了不算數」、「社保斷了,將來養老保險都受影響」……對於社保中斷的影響,流傳著各種說法。由於有些人工作暫時中斷、中途去上學、自己創業等原因,社保難免會中斷。那麼,到底會對個人造成哪些影響?有無補救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