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京報》公眾號「政事兒」消息,2015年12月30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形成和發展,進行了2015年的第十次集體學習。清華大學教授陳來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並談了意見和建議。「政事兒」注意到,陳來是2015年第7位給中央政治局講課的講師。
2015年12月30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形成和發展,進行了2015年的第十次集體學習。清華大學教授陳來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並談了意見和建議。
陈来是2015年第7位走进中南海、给中央政治局领导讲课的讲师。在其之前,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黄文艺、时任中纪委宣传部部长肖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外交学院教授秦亚青、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教授顾海良等6人,先后走上了中南海讲台。
陳來是2015年第7位走進中南海、給中央政治局領導講課的講師。在其之前,吉林大學教授孫正聿、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黃文藝、時任中紀委宣傳部部長肖培、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長曲愛國、外交學院教授秦亞青、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教授顧海良等6人,先後走上了中南海講台。
中南海講師如何選擇?2015年為何是上述這7個人,給中央政治局講課?
2015年十次集體學習啥主題?
「今天,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2015年第一次集體學習,學習內容是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2013年,我們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安排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安排這兩次學習,目的是推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更全面、更完整的瞭解」,1月23日,習近平主持2015年第一次集體學習時說。
2015年中央政治局的10次集體學習,3次主題與哲學有關,其餘7次的主題分別是司法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踐行「三嚴三實」、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體制。
其中,9月11日以踐行「三嚴三實」為主題的集體學習,學習方式是自學並交流體會。還有兩次集體學習比較特殊。
4月30日的「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集體學習,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和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以及時任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參加集體學習。
「政事兒」發現,官方發佈的通稿中,這次集體學習沒有採用的通常的「進行講解」表述,而是:郭金龍、黃興國、周本順分別談了近年來北京、天津、河北在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方面所做工作。
5月29日的「健全公共安全體系」集體學習,官方通稿中仍沒有採用「進行講解」表述,而是:時任公安副部長(現任安監總局局長)楊煥寧、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民政部部長李立國、時任安監總局局長的楊棟樑、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等5位部級官員先後發言,結合本部門工作談了公共安全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為什麼選擇這7人當講師?
綜上,2015年的10次集體學習,給中央政治局講課的講師共有7人。
其中6人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另一位則是中紀委官員,現任監察部副部長肖培。
哲學主題講師:孫正聿、陳來、顧海良
給中央政治局講「新年第一課」的講師,是著名哲學家、吉林大學教授孫正聿,他是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已出版九卷本《孫正聿哲學文集》等著作。
孫正聿年初走上了中南海講台,年末又來到了中紀委官網的「聆聽大家」訪談直播間。
中紀委官網介紹稱:孫正聿年屆古稀,仍堅持給學生上課,他說:「我教故我在——我教書,所以我存在,教師是我的職業,教師上課是天經地義。」孫正聿認為學習必須學以致用,沒有應用就是紙上談兵,就會空談誤國。
給中央政治局講2015年最後一課(12月30日的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形成和發展集體學習)的清華大學教授陳來,2015年7月也曾走進中紀委官網的「聆聽大家」訪談直播間。
中纪委官网如此介绍他:师从哲学泰斗张岱年、冯友兰,几十年如一日,始终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是著名哲学家陈来。他开创了“朱熹理气观”的研究先河,完成对王阳明哲学的全面研究,把中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提高至世界前沿,对阳明学、理学乃至中国哲学的研究,都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中紀委官網如此介紹他:師從哲學泰斗張岱年、馮友蘭,幾十年如一日,始終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他是著名哲學家陳來。他開創了「朱熹理氣觀」的研究先河,完成對王陽明哲學的全面研究,把中國學者的有關研究提高至世界前沿,對陽明學、理學乃至中國哲學的研究,都有普遍的示範意義。
在「聆聽大家」訪談中,陳來說:古代講,愛國如家,也就是說人可以把國和家放在一起,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考慮。家國一體,這是中國古代非常長久的傳統。
11月23日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給中央政治局進行講解的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教授顧海良,曾任武漢大學校長、黨委書記,教育部黨組成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
顧海良
不論是在高校,還是在行政崗位,顧海良一直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他的著作《馬克思「不惑之年」的思考》,被國外同行評價為能夠彰顯該領域中國研究水平的代表成果。
司法改革主題講師:黃文藝
3月24日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给中央政治局进行讲解的是
3月24日就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保證司法公正,給中央政治局進行講解的是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黃文藝。
公開簡歷顯示,黃文藝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法理學、立法學、比較法學,是國家「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研究」首席專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立法學》與《比較法:原理與應用》,編著者均為黃文藝。
「政事兒」發現,黃文藝在2015年的7位講師中,年紀最小,是「70後」,現年才44歲。他本科、研究生都就讀於吉林大學法學院,之後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生。博士畢業後一直在吉林大學任教,34歲時就成為吉林大學法學理論專業的博導。
去年3月,中央確定7個省份為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省,吉林省是其中之一。這相當於,黃文藝是以司法改革試點地區的法學專家身份,講了這堂司法改革課。
抗戰史主題講師:曲愛國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通知》。7月30日的集体学习,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为主题,给中央政治局讲解的是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專門印發了《關於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及其他有關活動的通知》。7月30日的集體學習,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為主題,給中央政治局講解的是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長曲愛國。
曲愛國是少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與戰略研究部副部長。
曲愛國是我國著名的抗戰史專家。在中南海講完課後,他於2015年8月在《求是》雜誌發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提出: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游擊戰爭與國民黨主導的正面戰場和正規戰爭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是中國抗戰的顯著特徵。
國際關係主題講師:秦亞青
10月12日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给中央政治局进行讲解的是
10月12日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體制,給中央政治局進行講解的是外交學院院長秦亞青。 「政事兒」注意到,去年9月,秦亞青由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崗位,任外交學院院長。此次並不是他第一次走上中南海講台,2004年2月,他為十六屆中央政治局講解《世界格局和我國的安全環境》。
作為中國國際關係學者,秦亞青著有《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權力·制度·文化》、《關係與過程: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的文化建構》等作品。在2009年國際關係年會上,他發表論文《關係本位與過程建構》,有學者稱該文可視為中國國際關係理論建設的開篇之作。
反腐主題講師:肖培
6月26日,本屆中央政治局首次以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為主題進行集體學習,主講人為時任中紀委宣傳部部長肖培。13天後,肖培調任監察部副部長。
公開簡歷顯示,肖培出生於1961年,曾歷任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北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部長、北京奧組委副秘書長,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北京市文化局局長等職,2013年初,進入中辦任職調研室五組,2014年3月任中紀委宣傳部部長,2015年6月任監察部副部長。
「政事兒」注意到,擔任中紀委宣傳部部長時,肖培多次參加中央紀委全會文件的起草工作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等法規的修訂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福建三明市紀委等地方紀委官網評價說。
中南海講師如何選擇?
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的設立,始於2002年。「教室」一般都設在中南海懷仁堂,「課桌」是個橢圓形圓桌,中央政治局委員和講師圍桌而座。「上課」時,也會有討論、提問,最後由總書記作總結。
據媒體報道,中央領導集體學習基本上是由中央辦公廳、相關部委、相關科研機構三層協作完成,由中央辦公廳牽頭,中央政策研究室負責選題,然後交由相關部委負責完成。
相關部委一般會組織課題組,選擇並上報講稿起草人和主講人,經中辦批准後開始具體操作,講稿最後提交給中辦和中央政研室通過後定稿,但也有中央高層領導親自點題的情況。
講師從拿到課題到正式講課,一般要準備3個月左右,不過也有例外。
2010年9月29日,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就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研究進行集體學習。講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教授高培勇、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房寧。
高培勇接受採訪時說,這次「講課」,準備了三年。早在2007年,社科院就接到了上述課題的研究任務,經過反覆調研、開座談會,甚至去信訪局瞭解情況,十幾次修改之後才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