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隨著互聯網金融等新型理財平台頻繁暴露風險,全國各地都已開始從源頭收緊。上海近期也已暫停了互聯網金融等金融類公司的註冊登記,經營範圍包括金融信息服務、金融外包等字眼的也被包含在暫停之列。
據澎湃新聞報道,從多家公司註冊代理公司獲悉,從2016年1月4日起,上海市工商局就已暫停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註冊。這些註冊代理公司稱,只要是經營範圍裡有「金融」、「外包」等字眼的註冊,都無法得到批准。對此,上海市金融辦在接受澎湃新聞詢問時未作出正面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暫停註冊新互聯網金融平台,並不影響現存平台運作。
澎湃新聞採訪的一家註冊代理公司就明確表示,可以幫助收購一家現有的公司。上海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負責人也向澎湃新聞表示,聽說暫停了新平台註冊,但他們經營並不受影響。
據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2015年12月29日披露的數據,目前上海大約有200家存活的P2P(網絡借貸)機構,50家左右或多或少存在問題。鄭楊當時表示,下一步會加強監測,密切關注。
顯見的是,從2015年開始,全國各地均加強了對互聯網金融及線下理財平台的管理。儘管正式的監管辦法未出台,但在註冊及廣告方面均有所管制。比如,寧波去年9月就全面叫停了互聯網金融及線下理財平台廣告,11月份更是暫停受理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中含有財富管理、投資管理及咨詢、資管管理等內容的類金融公司的登記註冊,以及分公司的設立。
而在去年12月28日銀監會就《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開始公開徵求意見,明確網絡借貸採用備案制管理,且管理權限下放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後,各地均已開始梳理思路,研究如何監管。
分析人士稱,各地暫停註冊可能只是第一步,因為上述網貸管理辦法列出了12條紅線,並明確正式實施後會給現有平台18個月的過渡期。地方金融辦在暫停註冊後,可能就要提前展開摸底整頓,當地方監管意見出台後,就會放開註冊,畢竟中央都明確是備案制,重點是要合規。
可見的是,重慶2015年12月29日出台了《關於加強個體網絡借貸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立出十項軍規,其中一條是現有平台需於2016年3月底前將自查自糾情況書面報告市金融辦,就相關經營管理和風險情況做詳細說明。上述通知明確:以前未開展P2P網絡借貸業務的機構和新設的網絡平台機構,在國家有關部門關於P2P網絡借貸監管辦法正式發佈前,繼續停止開展P2P網絡借貸業務。這也相當於,重慶即便可以註冊,也暫時不能開展業務。
深圳則直接明確自2016年1月1日起,暫停新增互聯網金融企業名稱及經營範圍的商事登記註冊。
據深圳商報報道,此要求來自於深圳市金融辦與深圳市市場監管管理局的工作文件,名稱行業用語為「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不再核准,經營範圍表述為「依托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提供金融中介服務」也不再核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