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周一滬指再度暴跌 4大因素施壓股指


http://news.wenweipo.com   [2016-01-11]

【文匯網訊】據鳳凰財經綜合報道,1月11日大盤再次低開低走,擊穿3100點,並逼近3000點關口,千股跌停再次上演,週末上交所再次發佈減持禁令,證監會也強調3月1日並非註冊制執行日,那麼多頭究竟還在害怕什麼?這些利好消息背後是否還有玄機?

一、宏觀經濟究竟狀況如何:「十三五」經濟發展面臨三大約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10日在第七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表示,「十三五」時期GDP年均增速保持在6.5%以上難度很大,中國經濟至少面臨著三大方面的發展約束。

李偉指出,按照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的要求,「十三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應保持在6.5%以上。「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年均近10%的增長,與這一速度相比,6.5%並不高,但要實現這樣速度的增長,難度將很大。」

李偉分析稱,從規律上看,當發展邁上一定階段,經濟總量達到一定規模後,增長速度一般都會下降。從發展面臨的內外部條件來看,「十三五」期間將至少有三大發展的制約。

一是從國際市場看,發展的外部需求約束明顯增強。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儘管主要經濟體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復甦的措施,但由於各國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沒有得到解決,全要素生產率普遍下降的趨勢尚未得到扭轉,全球經濟要實現新一輪的快速增長尚需時日。IMF將2016年世界經濟增速由3.8%下調至3.6%,全球經濟增速放緩。

在各國競爭日漸激烈的同時,全球化進程卻出現波折。表現在WTO框架下多邊貿易談判遲遲未能取得突破性、實質性進展,同時卻有不少區域性的貿易安排頻繁推出。這些區域性貿易安排不可避免地會使全球市場呈現「碎片化」。

二是人口結構出現轉折性變化,勞動力成本約束不斷增強。「中國在中等收入階段就出現人口供求關係的轉折性變化,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很少見到。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及勞動力人口的迅速下降,在全球貿易中,中國勞動力競爭優勢減弱。」

三是資源環境負荷接近或達到承載力的上限,資源環境約束顯著增強。長期以來,由於大量的耕地被用於工業化、城市化,中國的耕地保有量逼近「安全」紅線。為保證13億人口的糧食安全,未來的工業化、城市化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粗放式、低利用率、低成本地侵佔耕地。過去不太顧忌環境成本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

二、機構動向如何:超800只產品淨值低於0.8 私募減倉避免擊穿清盤線

上周A股市場受熔斷機制以及多重因素影響再度大跌,與以往相比,儘管A股自身有調整需求,但幅度和速度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一方面,在熔斷機制下,高倉位機構卡位狂奔,但是收效甚微;另一方面,低倉位機構按兵不動,也有抄底資金想進場但由於熔斷機制問題也沒能成功。熔斷機制對於私募的業績影響幾何?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7日,有1284只股票策略私募產品淨值在1元以下,其中有超六成的私募股票策略產品淨值在0.8元以下。而1月4日至1月7日,上證指數[-5.33%]受熔斷影響下跌超12.54%。

據深圳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人士表示,上週五,熔斷機制暫停,市場止跌反彈,但他2015年二季度在高位成立的2只產品情況不太樂觀。這兩隻產品成立後遭遇較大回撤,經過前段時間的反彈,2015年末淨值勉強維持在0.85元左右,在剛要爬出坑底的時候,這時熔斷機制卻來了當頭一棒,產品淨值又回到坑底,頻臨清盤線,而渠道那邊不斷有不少客戶提出贖回,這個給他造成較大的壓力。

另外一位深圳地區的私募人士告訴記者,上周意外的大跌令他措手不及。在前期的反彈行情中,基本都是操作小盤股,平均倉位在八成左右,2015年12月雖逐步減倉到三成左右,但這次由熔斷機制帶來的詭異殺跌令其損失頗大,尤其是對他在2015年5月成立的新產品影響較大,儘管該只產品倉位很低,但淨值損失也在7%左右。

北京一位私募表示,在2016年開始的第一周,創業板指[-6.34%]跌幅超17%,中小板指[-6.32%]跌幅超14%,不少個股跌幅更是達到40%。現在沒有辦法,前期在高點成立的產品逼近清盤線,只能大幅降低倉位,先確保不要擊穿清盤線,所以在上週五將手中持有的小票趁反彈都幾乎拋完,含著淚也要賣,要不然回撤太大了,後面只能等趨勢明朗之後才考慮進場。事實上,市場出現這種級別的波動,會加劇整體市場的悲觀情緒,對中長期持倉缺乏信心。

三、最敏感的兩融資金啥態度:兩融規模持續萎縮

進入2016年的第一周交易,市場出現巨幅下跌行情,券商兩融風險再度提升,不少營業部近日紛紛忙於向兩融客戶提示平倉風險。據券商機構反映,由於市場去槓桿化,大部分兩融賬戶槓桿率較低,且處理方式相對靈活,業務風險整體可控。

受多重利空因素影響,市場行情快速走低,恐慌性資金出逃較多,兩融業務萎縮明顯。據數據統計,1月7日的滬深股市融資餘額報1.12萬億元,創近兩個月以來低點。市場人士分析,多日來的猛跌行情挫傷了資金的積極性,融資盤謹慎情緒升溫。

除了兩融風險一度引發市場擔憂之外,場內槓桿資金的下調也成為近期市場的主要特點之一。數據統計,1月7日滬深股市融資餘額報1.12萬億元,創近兩個月以來低點。1月5日,兩融淨償還額也達到213.63億元,創下逾1個月以來新高。

從具體表現看,1月5日融資買入額占A股成交金額的比值僅為8.18%,刷新4個月以來新低。上周以來,行業板塊及個券均出現大面積淨償還潮,不難看到,當前場內槓桿資金謹慎避險的情緒濃烈。

對於券商機構而言,兩融規模持續下降,意味著資本中介業務收入大幅度下滑。統計顯示,2015年下半年以來,約有7家上市券商發佈公告稱,變更其融資類業務的壞賬準備標準,粗略計算因融資類業務計提壞賬損失約7.07億元。公告顯示,由於此類融資業務存在一定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法律風險,券商機構將其壞賬準備提升。分析人士認為,在兩融業務方面,儘管有著警戒線、強平線等諸多政策,但券商仍然未能避免零損失的情況。

四、減持新規能否阻止拋售:大宗交易佔大股東套現半壁江山 減持新規留了後門?

上周,證監會終於出台減持新規,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解禁潮」以及安撫市場此前的擔憂。在規定中,減持新規對競價交易和協議轉讓減持都有所約束和限制,但對於通過大宗交易的減持限制則隻字未提。

記者通過對近年來大股東及董監高(以下統稱重要股東)減持數據統計後發現,大宗交易恰是重要股東減持的主要途徑,2015年全年占比將近50%。如此高比例的減持通道,沒有相應的減持限制,難免令投資者擔心大宗交易成為重要股東減持「後門」。

上周出台的減持新規對重要股東通過競價交易和協議轉讓方式的減持,都做出相關約束和限制。

1月7日,證監會正式發佈《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規定要求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並且,大股東在3個月內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數,不得超過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1%。

不過,對於大宗交易這個重要股東主要減持途徑,減持新規卻「一字未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僅以2015年數據來看,通過大宗交易的減持幾乎佔到重要股東減持數量的半壁江山。

根據統計,2015年全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數共計為390.62億股,而其中有187.88億股正是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如此算來,大宗交易在全部減持數量中占比達到48%。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6月,滬深兩市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數共計為368.01億股,佔全年比重高達94.21%,2015年下半年減持數量劇減正是受到2015年7月出台的減持禁令影響,尤其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數據更是縮減明顯。

如果將時間軸拉長,恐怕大宗交易在減持中的比重更大。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1月5日曾披露,「從近年來實際情況看,大股東減持60%是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進行的,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金額占總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

      責任編輯:王一
12日股市三大猜想及應對策略      [2016-01-11]
周一滬指再度暴跌 4大因素施壓股指      [2016-01-11]
A股下午跳水千股跌停 沪指大跌逾5%      [2016-01-11]
中國「放任」人民幣貶值刺激經濟?      [2016-01-11]
人民幣匯率波動時 你也要換美元嗎?      [2016-01-11]
港股失守2萬點 滬深股市早段跌逾2-3%      [2016-01-11]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微升      [2016-01-11]
上海暫停互聯網金融平台註冊      [2016-01-10]
上交所發文通知落實減持新規      [2016-01-09]
證監會:註冊制實施時間並非3月1日      [201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