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穗去年GDP已超香港 人均破2萬美元


http://news.wenweipo.com   [2016-01-13]

【文匯網訊】1月8日,廣州市長陳建華在廣州市政協十二屆十七次常委會上透露,2015年,廣州經濟總量預計達1.8萬億元以上,這一數字將趕上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北京、上海的經濟總量分別於2009和2011年已經超越香港。廣州的人均GDP預計也突破2萬美元,邁入高收入地區行列。

據觀察者網綜合報道,目前,各地的2015年全年經濟數據尚未公佈。2014年,廣州的GDP為1.67萬億元,根據當時匯率約為2694億美元;而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4年香港GDP為2909億美元,新加坡GDP為3079億美元。

陳建華市長在會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下稱《報告》)起草情況的說明。《報告》中介紹「十二五」廣州經濟社會發展面貌:GDP年均增長10.1%,淨增長8000億元左右,2015年經濟總量預計達1.8萬億元以上,趕上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和香港;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邁入高收入地區行列;三次產業比重達1.2︰32.7︰66.1,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GDP和人均GDP雙雙邁上新台階,背後很大一部分動能來自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的有力支撐。目前廣州第三產業的比重達到66.1%,高於深圳等國內多數城市。此外,2015年前三季度,廣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3%,高於全市GDP增速1.0個百分點。

廣州此前提出,到2020年,全市GDP要達2.8萬億元,年均增長7.5%以上,人均GDP達18萬元左右(約合2.73萬美元)。

多名接受採訪的專家分析,廣州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尋找新的增長動能,一方面是推動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對標國際水平;另一方面,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改造,或也不失為促進廣州經濟增長的動能之一。

廣東商學院教授徐印州認為,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也是一個具有標誌意義的事件。對於建設全面小康這一偉大目標,廣州市現在在整個廣東省起了帶頭作用,也在全國也起了帶頭作用。

徐印州表示,在進入新常態以後,「穩增長」是現在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從供應側來提出結構性的調整,目的也是為了實現「穩增長」,因為穩增長是關係到全面實現小康的問題。所以說,廣州作為國家級中心城市,能保持高速度經濟增長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儘管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廣州的轉型一定要注意質量,但在重質量的同時也要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所以要強調「穩增長」。在目前這樣的情況下,廣州的經濟勢頭上仍然保持經濟快速增長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的。

相比香港,廣州的綜合優勢已越來越明顯

近年來,以廣州、深圳為首的內地城市始終保持強勁的勢頭,把握發展機會,在各方面都緊逼香港。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陳實教授認為,目前在社會主義的體制之下,內地的一些城市深圳要比香港來說更加適應當下的環境,改革開放30年來,廣東的城市一直不斷完善本地區的經濟和社會傳統,使改革成為一種常態,生產力不斷得到解放,而香港的發展模式在新的條件之下,漸漸失去原有的活力。

徐印州分析,廣州是華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科研機構、大學及在校生數量都能佔到全省七成以上;廣州還是華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商貿金融、信息方面的中心,這些都是廣州發展有利條件。徐印州舉例,近年來廣州市一直推出很多的措施來鼓勵創新,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現在把騰訊的總部引到會展區,這個就是緊緊把握了「互聯網+」的創新勢頭,效果也是顯著的。另外,廣州這幾年在調結構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廣州的結構比例總體來說也是比較優秀。

來自世界頂尖企業的國外高管表示,相比香港,目前廣州的綜合優勢已越來越明顯,尤其在創新方面廣東做得非常好,特別是開放的機制在中國都很少見。對於廣東在投資環境和創新環境方面的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人」,人才是廣州不可缺少的。

然而,對於廣州「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邁入高收入地區行列」的消息,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郭巍青教授表示, GDP既然已經趕超香港了,那麼下一步在民生和群眾的福利上面,要想辦法比一比了,爭取也超過。

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則表示「廣州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是一個「憂喜參半」的消息。韓志鵬表示,「喜」的是跨入高收入地區,收入高了也意味著錢多了生活水平好了,而「憂」就是收入分配合不合理。

「GDP是為了老百姓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為GDP而GDP。」韓志鵬指出,怕就怕「高收入」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會被高房價、高物價給抵消了。人均GDP上去了,那麼也要讓老百姓切切實實感受到實惠。韓志鵬質疑,廣州的總量趕超香港,那麼在城市公共服務和居民生活水平方面,是不是也能趕超香港和新加坡呢?

「要讓老百姓買得起房子,病人不受到醫保的限制,不會病還沒好就被趕出醫院……讓大家安居樂業,要讓廣州成為一個宜居的城市,GDP上去,幸福感也要上去。」韓志鵬指出,GDP還是要看結構,廣州第三產業近年來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除了看結構,也要分析GDP來源,切勿讓「人均GDP」成為為政績工程服務的標桿,而是要在提升後能真正地做到「惠民」。

廣州市政協委員陳超認為,從經濟總量方面來趕超只是一方面,還有民生、公共設施等各個方面,也不是一下子說趕超就能趕超上的。未來的廣州還有很多方面需要繼續努力。

北上廣GDP總量均超香港,天津、深圳也有望短期內超越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廣州也是繼上海和北京之後,內地第三個GDP超越香港地區的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的經濟總量分別於2009和2011年超越香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廣州之外,天津和深圳也將GDP超過香港列為各自的目標,並均有望在短期內實現。1月11日,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在深圳市委六屆二次全會上做報告時就曾表示,2015年,深圳生產總值預計達17500億元人民幣,增長8.9%左右。2016年深圳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為8%-8.5%,GDP總量有望超過香港。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周邊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銀認為,這種由於經濟增速分化,導致經濟總量差距的縮小乃至超越現象,既與廣州和中國香港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有關係,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內地經濟增長的勢頭和後勁。

周方銀認為,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作為獨立的經濟個體,而廣州是珠三角的核心城市,經濟發展上可依托周邊城市群,可持續性也更為穩定。

另一方面,廣州GDP超越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背後很大一部分動能來自三產貢獻,尤其是服務業的有力支撐。目前,廣州三次產業比重為1.2:32.7:66.1。66.1%的比例雖然低於新加坡,也低於香港、北京和上海,但對比包括深圳在內的不少城市,廣州仍有一定優勢。

根據廣州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15年的1-3季度,廣州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為153.25億元、4244.55億元和8585.51億元,分別增長2.7%、6.9%和9.3%。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9.3%的增速也高於GDP增速1.0個百分點。

陳建華在2015年底的廣州市政府全體會議也曾表示,「十二五」時期,廣州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快速發展,實現經濟提質增效。

2020年廣州人均GDP要達18萬人民幣

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還提出,到2020年,廣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8萬億元,年均增長7.5%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萬元左右(約等於2.73萬美元)。

周方銀認為,廣州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尋找新的增長動能。一方面是推動包括互聯網金融、教育、跨境電商等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對標國際水平。這既是基於廣州自身優勢的發展定位,也是一個在目前經濟環境下比較合理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是推動先進製造業的發展作為「托底」,廣州可以利用院校集中的科研優勢,加強科技創新服務製造業轉型發展。

廣東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陳再齊認為,除產業發展的帶動外,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改造,或也不失為促進廣州經濟增長的動能之一。他說,廣州作為華南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吸引力,本身即為一項重要發展任務。

事實上,從廣州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來看,穩定傳統優勢性製造業發展基礎上,加快服務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或將成未來廣州經濟增長的主動能,構成雙輪驅動。

2015年12月21日,廣州市政府出台《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服務貿易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8年,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到350億美元;到2020年,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到400億美元,規模居全國前列。根據該意見,廣州將重點發展信息技術服務貿易、金融服務、生物醫藥與健康服務、文化和影視服務等服務業領域。

此外,廣州市將啟動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到2030年,廣州要新建15條(段)地鐵線路,線路總長度約413.5公里,投資估算總額約3148億元。

另一方面,儘管GDP總量上超越,但人均GDP方面,廣州雖然突破2萬美元,但對比香港仍有差距,香港地區約為4萬美元。甚至,深圳前年就已突破2萬美元。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分析,由於人口規模較大,廣州的人均GDP增長面臨著不小的壓力,而這也將是未來廣州發展的一大重點,遠比總量的增長重要。廣州應該在發展共享經濟、解決收入分配的結構性問題上下功夫,縮短貧富差距和地區發展不平衡。

林江還認為,同時,如果在市民的觀感上也按發達地區的標準來衡量,那麼廣州還應在加強公共服務、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面補齊短板,對標發達地區。

另外,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1月12日發佈《2015年度廣東區域綜合競爭力報告》認為,預計2015廣東人均GDP將超過11000美元,但經濟發展仍處在工業化中期,工業化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報告顯示,2014年以及2015年前三季,廣東的發展後勁主要來自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對綜合發展後勁的貢獻從2005年的44%提高到2014年的49%和2015年前三季的51%;第二產業的貢獻則呈現逐年下降態勢,由2005年的50%下降到2014年的46%和2015年前三季度的44%;第一產業的貢獻多年來一直維持在5%的水平。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趙細康表示,更多應當關注廣東經濟社會眾多指標的全面實現。只有全社會現代化發展水平達到足夠高度,同時發展成果能夠為全省人民共享時,廣東才能說自己真正邁入了全面小康社會。

      責任編輯:魏紫
人民幣反擊戰為何在香港開打?      [2016-01-13]
香港明年起推免費幼稚園教育      [2016-01-13]
廣州軍區或改南部戰區 負責南海防禦      [2016-01-13]
韓紅撐粵語 如果被邀請考慮落戶香港      [2016-01-12]
港科研團隊北上研海上「風舟」發電      [2016-01-12]
香港購物天堂名號太響 美景難出頭?      [2016-01-08]
六香港科學家獲國家科技獎勵      [2016-01-08]
廣州海關破獲2.8億元走私凍品大案      [2016-01-08]
港青年代表團赴黑龍江參觀訪問      [2016-01-08]
一個香港創業者眼中的兩地生活      [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