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2015司法體制改革帶給老百姓哪些獲得感?


http://news.wenweipo.com   [2016-01-21]

【文匯網訊】2014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20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33個司法改革文件,僅2015年審議通過的就有22個,佔到全年深改組審議通過的文件數量的三分之一。

據中國長安網1月21日報道,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孟建柱至今已主持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20次,研究審議司法改革文件41個。據初步統計,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單位已出台157個司法改革文件。

那麼,對於公眾來說,司法體制改革能給大家哪些實在的好處,能給老百姓帶來哪些真真切切的「獲得感」呢?近日,中國長安網就此專訪了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中央司改辦」)。

老百姓對司法體制改革舉措滿不滿意?

法院、檢察院的司法活動,是國家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產品,司法體制改革的哪些舉措,有助於提高這一公共服務產品的質量?

中央司改辦: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四項改革是這一輪司改的基石,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2014年6月,中央部署第一批7個省市啟動試點。2015年5月,中央同意第二批11個省區市開展試點。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在全國各地推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的請示》,充分肯定前期試點工作,指出在全國全面推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的條件時機已經成熟,同意今年在北京、天津等13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適時推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

各地認真貫徹中央精神,結合本地實際推動制度創新,創造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貴州等地實行「以案定額」,探索案件繁簡分流。廣東、上海在全省市範圍內統一調配政法專項編製和法官檢察官員額,盤活資源,解決忙閒不均問題;海南採取檢察員、助理檢察員分別分配名額、分別選任方式,確保優秀年輕骨幹能夠入額。上海、江蘇、貴州等地在向法官檢察官放權的同時,通過健全類案指引、辦案流程信息化管理、案件質量評估、司法業績考核等制度機制,實現了司法業務管理從個案審批到宏觀管理的轉變,提高了司法整體水平。吉林按照辦案組織專業化方向,推進內設機構改革,探索與司法責任制相適應的扁平化管理機制。湖北、青海等地探索保障更充足、管理更嚴格的經費統一管理機制,著力破解欠發達地區法院檢察院經費保障問題。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改革共識日益凝聚,改革成效逐步顯現,政法幹警思想觀念發生了可喜變化,「改比不改好」、「早改早受益」的共識基本形成。地方政法委的數據顯示,廣州中院2015年全年辭職的法官人數不到綜述的1%,不僅沒有因為改革出現辭職潮,反而激發了隊伍活力。

一是實行法官、檢察官員額制,辦案一線實際力量明顯增強。各地按照中央精神,嚴格以辦案量為主要因素確定法官、檢察官員額,各地法官、檢察官員額均控制在中央政法專項編製的39%以內,並留有餘地。儘管進入員額的法官、檢察官少了,但由於法院、檢察院85%的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一線實際辦案人數只增不減,實現了「減員不減人」。改革後,上海全市法院一線辦案法官增加18.5%,主要辦案部門的法官實有人數比改革前增加了7.6%;全市檢察院一線辦案部門檢察官占檢察官總數的比例由57.2%提升到68.8%。吉林省法院、檢察院一線辦案人員分別增加7.5%、23.6%。廣東深圳市檢察機關一線辦案力量平均增加30%。海南全省檢察機關一線辦案力量平均增加了約20%。湖北省試點法院辦案力量較改革前增加了1倍多。

二是有能力、專業水平高的人都吸引到辦案一線,司法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各地堅持公開公正遴選法官、檢察官,推動業務骨幹流向辦案一線,選任產生的入額檢察官年富力強,整體學歷較高、司法經驗豐富。同時,採取多種措施穩定和充實司法輔助人員,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法官有更多時間精力專注與審判中心業務。改革後,湖北試點法院、檢察院的入額法官、檢察官平均年齡分別下降3歲、2歲;碩士以上學歷分別提高了7%、8.4%;具有五年以上辦案經歷的人員達90%以上。上海市入額法官中,45歲以下中青年骨幹比例提高4.1%,碩士以上學歷的比例提高4%,平均從事司法工作年限18年。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的比例從改革前的1:0.75變為的1:1.5。海南全省入額檢察官中,45歲以下的占62.6%。

三是法官辦案效率提高,人均辦案量大幅上升。各地把「放權」和「監督」結合起來,進一步落實辦案權限和責任,優化案件管理,法官、檢察官辦案積極性、責任心進一步激發。2015年,吉林試點法院入額法官的人均結案量提高了35.6%,審限內結案率達到90%以上;省檢察院批捕案件、公訴案件辦理週期分別縮短了9%和23%。上海全市法院法官人均結案數達到187.06件,同比上升20.13%,審限內結案率及執限內結案率突破99%;全市法院院庭長辦案數量同比上升51.4%。全市試點檢察院刑檢和自偵部門平均辦案事件分別減少2天和80天。廣東深圳市檢察機關偵監部門辦案時間比改革前平均縮短8%左右。海南全省法院全年受理和審執結案件數同比分別上升17.67%和17.83%;全省檢察院辦案期限同比分別縮短了12.5%、15.7%。湖北試點法院全年收案、結案數同比分別增長54.46%、39.91%。青海全省法院全年受理和辦結案件數量同比分別上升20.7%和15.7%;試點檢察院審查批捕、審查起訴案件平均審結天數同比分別縮短3.5天和6.5天。

四是辦案質量顯著提升,司法公信力穩步提升。法院一審、二審息訴率、檢察院訴判一致率、退回補充偵查率、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比例等主要指標均有顯著改善,司法為民得到彰顯,人民群眾對司法服務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2015年,上海全市法院一審、二審後服判息訴率分別為92.3%、98.9%,全市法院涉訴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1.3%;全市試點檢察院訴判一致率98%,職務犯罪立案後有罪判決率100%,2014、2015年連續兩年無一起錯案。海南全省法院重複信訪、越級信訪案件同比下降30%,集體上訪下降15.8%。湖北試點檢察院涉檢信訪量同比下降14%。青海法檢兩院無一起錯案,涉法涉訴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7%。

五是改革的新機制在新成立的法院、檢察院得到充分驗證。2014年底成立的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北京、上海的跨區劃法院檢察院,以及2015年初成立的深圳和瀋陽的最高法院第一、第二巡迴法庭均按新機制運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設立的綜合辦公室,一個部門承擔了一般中級法院政治部、辦公室、基建後勤等市級各部門的70餘項職責,每個人承擔的工作量是一般中級法院的8至10倍。設在深圳的最高法院第一巡迴法庭2015年受理案件898件,結案843件,審限內結案率、文書上網率均達到100%。

「司法便民」,方便在哪兒?

到公安機關辦哪些事兒,現在比以前方便多了?

中央司改辦:一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按照到2020年完成1億人落戶的硬要求,確保明年完成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3個百分點、城鎮戶籍人口增加1600萬人的任務。

二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居住證暫行條例》,全面取消暫住證制度,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讓流動人口感到生活有奔頭、有盼頭。

三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解決無戶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加強戶口登記管理,全面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更好地服務和保障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四是貫徹落實《關於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研究制定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

五是全面落實駕考改革意見,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簡化車輛牌證和駕駛證辦理手續,全面推行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制度,組織開展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向公路和農村地區延伸試點,在農村或偏遠地區推行摩托車「帶牌銷售」。

六是推進「放、管、服」改革,提出並落實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群眾辦事創業28項措施,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

七是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改進和規範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解決困擾群眾的「辦證多、辦事難」問題。

打官司也比以前方便了嗎?

中央司改辦:2015年5月1日,立案登記制改革開始實施,截至12月底,全國各級法院共登記立案1323.6萬餘件,同比增長20.41%,當場立案登記率達95%。其中,民事案件同比增長20.2%,行政案件同比增長61.5%,刑事自訴案件同比增長23.5%。社會各界普遍反映,改革後,訴訟權利保障更加全面,群眾參與訴訟更加便利,法院司法工作更加陽光。

最高人民法院依托信息化技術,創建了訴訟服務大廳、人民法院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移動客戶端等訴訟服務平台,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元的司法需求。安徽建成了126個訴訟服務中心,從導訴到繳費,從立案到執行,從調解到素材,除庭審外,與訴訟相關的服務項目全部在這裡完成。打印機、訴訟文書樣本,甚至礦泉水、雨傘都一應俱全。當事人說:「現在到法院打官司,和進銀行辦事一樣,一站式全搞定,清清楚楚。」江蘇省三級法院設立統一的12368訴訟服務平台,集訴訟服務、立案等級、涉訴信訪等多項功能於一體,設置網上立案、網上繳費、遞交材料、案件查詢、聯繫法官、網上投訴、網上信訪、網上閱卷、錄像預約等工作模塊。

最高人民法院積極推進以中心法庭為主、社區法庭和巡迴審判點為輔的法庭佈局形式,優化人民法庭的區域佈局和人員比例,構建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工作機制,便利人民群眾就地起訴。

哪些司法體制改革舉措成效明顯?

2015年,「陽光司法」做得怎麼樣?

中央司改辦:2015年,開放、動態、透明的陽光司法機制進一步健全,審判、檢務、警務、獄務公開進程明顯加快。截至年底,人民法院在網上公開審判流程信息23萬餘項、裁判文書1148萬份、被執行人信息3434萬條。人民檢察院在網上發佈案件程序性信息254.7萬條、重要案件信息10.2萬條、法律文書76.3萬餘份。中國裁判文書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網,總訪問量4.1億人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法律文書說理性更強了,當事人更容易接受。自2014年3月初最高人民檢察院開通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至2016年1月,共發佈信息5.6萬餘條,粉絲數量達3221萬。全國檢察機關開設微博4000多個、微信2700多個,新聞客戶端2200多個,擁有粉絲量8000多萬個,發佈信息300多萬條。其中湖北、山東、四川等14個省(區、市)相繼實現「兩微一端」全覆蓋。公安機關積極推行刑事案件立破案告知、治安案件回訪、重大疑難信訪案件回訪反饋等制度,積極搭建網絡執法公開平台,為人民群眾提供一站式在線查詢、咨詢、預約、申請、受理等服務。在獄務公開方面,提請罪犯減刑、假釋建議書、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等也都上網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中國長安網:保障律師的權利,就是保障案件當事人的權利,如何進一步維護律師的執業權利?

中央司改辦:2015年9月1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出台了《關於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提出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完善救濟機制的措施,建立健全侵犯律師執業權利的責任機制。通過加強律師辯護代理工作,充分發揮律師在防範冤假錯案、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中的作用。

中國長安網: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被稱為「有溫度的司法」,這兩項制度如何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國家司法的人文關懷?

中央司改辦: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發佈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完善對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等無法獲得有效救濟、生活困難的當事人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2014、2015年,中央和地方安排的救助資金總額分別為24.7億元、29.49億元。2014年共有8萬餘名當事人得到司法救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進一步擴大援助範圍,強化援助工作保障,提高援助工作質量。全國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32萬件,同比增長6.6%,147萬人次接受法律援助,其中農民工受援54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5.8%和12.5%,提供法律咨詢700萬人次,同比增長3.6%。

為什麼說2015年是公益訴訟的突破之年?

中央司改辦: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決定》,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在北京、內蒙古等13個省(區、市)開展為期2年的提起公益訴訟試點。8月正式啟動試點工作。近期山東、貴州、福建、江蘇四省檢察機關的試點檢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5起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件,人民法院均已依法立案受理。

有了問題,怎麼解決?

「案多人少」是法院面臨的一個現實難題,各地是怎麼解決這個難題的?

中央司改辦:北京市在刑事速裁程序試點中,探索將程序簡化從審查環節向前延伸到偵查、起訴環節,讓「速裁」加速。2015年全市適用速裁程序的被告人人均羈押時間34天,較改革前減少100多天。

貴州、江蘇等地法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遵義市匯川區法院用80%的司法人力資源辦理20%的疑難複雜案件,用20%的人力資源辦理80%的簡單案件,平均案件審理天數27.68天,同比縮短14.44天,當庭裁判率78.91%,當庭文書送達率34.6%,同比分別上升22.92、18.74個百分點。效率高時,法官可一天開庭審理13件案件,並當庭送達文書。

吉林建設電子法院,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從立案、質證到開庭、執行全業務網上覆蓋,全天候訴訟、全流程公開,既提高了效率,又方便了當事人和律師。

黨紀國法之下,現在還有領導幹部干預、插手司法活動嗎?

中央司改辦:2015年3月,中央出台《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和《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制度》,對過問案件實行全程記錄,嚴格追責。2015年11月,中央政法委通報了5起領導幹部違規干預司法的典型案例,法官檢察官辦案的司法環境將更加優化。

讓司法機關同人民群眾的距離近些、再近些

人民陪審員和人民監督員制度,使得廣大人民群眾能夠親身參與到司法實踐中去,見證和親歷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在2015年,這兩項制度有什麼新的發展?

中央司改辦: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人民陪審員改革試點方案》、《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進一步擴大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的選任範圍,規範選任程序,擴大參審和監督案件的範圍,明確有什麼權利、怎麼參與,確保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有職有權、履職盡責。比如,人民陪審員的學歷要求從大專放寬至高中,年齡從23歲抬高到28歲,選出來的人更能代表社情民意;人民監督員改由司法行政機關負責選任,避免了檢察院「自己選人監督自己」的嫌疑。又如,陪審員不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與法官的專業判斷形成更好互補。2015年,這兩項改革各選了10個省份進行試點,1.4萬餘名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選任出來,參審、監督案件近4萬件,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的渠道越來越寬,促進公正、提升公信效果逐步顯現。

除了打官司,老百姓還有哪些解決糾紛的途徑?

中央司改辦:在全國50家示範法院,建立形式多樣、運行規範的訴調對接機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的糾紛化解網絡體系,提高糾紛解決效率。四川省眉山市提出「黨政主導各方推進、解紛網絡全面覆蓋、司法推動科技助力、輔分調審有序分流」的「眉山經驗」,各類矛盾糾紛81.12%通過非訴調解渠道解決,進入法院的糾紛有25%在立案前通過訴訟輔導、委派調解或專職調解化解。

司法部會同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制定出台《關於推進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進一步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和組織隊伍、制度、保障能力建設等提出明確要求。目前,全國共設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4.5萬個,各類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共有調解員14.3萬人。2015年,全國共化解行業性、專業性矛盾糾紛143.8萬件,其中,醫療糾紛7.1萬件、道路交通事故糾紛74萬件、勞動爭議糾紛34.6萬件、物業糾紛12.5萬件、環境污染糾紛6.6萬件、消費糾紛8.9萬件,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千陽
2015司法體制改革帶給老百姓哪些獲得感?      [2016-01-21]
海南漁船文昌水域遇險 5人失聯      [2016-01-21]
河南「兩會」明日啟幕      [2016-01-21]
猴年春晚確定主題 排練找替身      [2016-01-21]
天津爆炸受損車流入市場      [2016-01-21]
中國在東南沿海進行大規模實彈演習      [2016-01-21]
富士康欲53億美元收購夏普      [2016-01-21]
周黑鴨等35家餐企被查出使用罌粟殼      [2016-01-21]
中國科學家成功為猴子換頭      [2016-01-21]
中國不動產登記細則落地      [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