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觀察者網報道,2016年剛開年,大自然就給了人類社會一個下馬威。長期盤踞極北之地的北極渦旋便裹挾著千年的寒冰真氣浩浩蕩蕩地向南方殺來。一時間,整個北半球都籠罩在「世紀寒潮」之下。
比這「世紀寒潮」還要寒冷的,恐怕就屬俄羅斯的經濟了。受西方制裁和油價暴跌的影響,2015年俄羅斯GDP萎縮3.7%,居民實際收入下降4%,意味深長的是,蘇聯解體前夕的1990年,蘇聯的GDP也出現了4% 左右的萎縮。在這樣的背景下,4%更具命運轉折點的關口意味。而統計數據的背後,經濟的寒冬也是普通人所能體會到的,如何度過當前的經濟危機成為筆者四周很多俄羅斯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花費收入的三分之二買食品」之類的言論則使人不由得回想起蘇聯解初期的混亂局面。雖然,經歷過多次大風大浪的俄羅斯人民在危機面前相對於別的民族表現出了更多的樂觀和豁達。但經濟危機對俄羅斯國計民生造成的損害已經是難以靠樂觀豁達的民族性格就能夠迴避得了的。
經濟危機的深入發展必然會導致政治危機,連給人以沉穩、幹練印象,在民眾中聲望頗高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現在也不能穩坐釣魚台了。一方面,一向以強硬示人的普京在2016年也坦誠經濟危機對俄羅斯造成的傷害,並且罕見地利用世界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的不景氣為自己開脫,表現出了少有的「軟弱」。
另一方面,反對普京的力量也表現得不依不饒,比如1月13日,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發表題為《普京執政16年的總結》的文章,抨擊普京的政策使俄羅斯錯失了發展良機,而俄羅斯共產黨等左派政黨更醞釀在2月5號到6號舉行聲勢浩大的反普京遊行,雖然在俄羅斯並不缺批評政府的文章和反對政府的示威遊行,但在經濟危機空前加深,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當下,這些文章和遊行必然會在更多俄羅斯人心中產生共鳴,而這種共鳴必然會增加俄羅斯政局的不穩定性。
有些出乎人們意料的是,面對這樣空前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普京卻有「閒心」拿92年前已經離開人世的革命領袖列寧開刀。在1月21日列寧逝世紀念日當天,普京就宣稱「列寧的思想導致了蘇聯的解體」,1月25日,普京又宣稱列寧按民族劃分行政區在國家埋放了「定時炸彈」。眾所周知,普京在上台之後一直奉行人民團結和民族和解的政策,部分糾正了葉利欽時期對蘇聯革命領袖和領導人的不公正評價,並因此獲得了一定的政治聲望。因此他在如此短的間隔內對列寧大加撻伐是十分罕見和不同尋常的。
作為一名政治家,普京的任何公開言論和活動都包含著政治目的。首先,長期低迷的經濟必然會削弱普京執政的合法性,其次經濟的低迷導致的國家稅收、國有企業利潤的減少也削弱了俄羅斯政府對國家政治經濟生活的掌控能力。這兩種情況導致了兩種結果,一方面,執政合法性的削弱使普京反對派的實力大增,而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以共產主義為代表的各種左翼思潮影響力大增則幾乎是常識,另一方面,政府對國家政治經濟生活的掌控能力減弱,必然會削弱俄羅斯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掌控能力,加劇地方的離心傾向,使本就脆弱的俄羅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更加脆弱不堪。
目前,俄羅斯反對派興起和地方實力派離心的趨勢已經表現得很明顯,而共產主義思想和民族自治制度是列寧留下來政治遺產。普京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如果承認當前的政局不穩是由於經濟低迷造成的,則等於承認自己經濟政策不力,為反對派和地方實力派提供進一步削弱自己力量的口實。而如果他將當前的政治危機推到列寧的政治思想和建立的政治制度的身上,既可以壓制左派反對派(這是普京在政治上最大的敵人),又可以進一步名正言順地打壓地方實力派,同時又撇清了當前政治危機與經濟危機的關係,並把當前政治經濟危機的責任推到一個死人身上,可謂一石四鳥。從這一事件裡我們不難看出普京作為一名出色政治家的成熟和老道。
但是,普京對列寧的批判,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無助於當前政治經濟危機的解決。
首先,在筆者之前的文章(普京削藩,為俄羅斯埋下定時炸彈)當中已經提到過,俄羅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矛盾,不是列寧民族政策的結果,而是沙俄的擴張侵略和對征服地區人民的壓迫政策的結果。十月革命以前的俄羅斯儼然是一座民族監獄,加之沙俄軍隊在一戰戰場上節節敗退,俄羅斯已經達到崩潰的邊緣,各民族被壓迫人民對於沙皇專制和封建領主制的不滿已經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俄羅斯作為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政治基礎已經崩塌,要維護俄羅斯的統一必須建立全新的政治基礎,而列寧通過支持各被壓迫人民和民族反對沙皇、資產階級政府以及封建領主的鬥爭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被壓迫民族翻身之後的自由聯合,俄羅斯才找到了維繫其國家統一的新政治基礎(蘇聯),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充分顯示出了這種制度的優越性。
而自戈爾巴喬夫上台後,列寧的民族政策被否定,導致主體民族和其它民族的關係日趨緊張,特別是1990年,俄羅斯聯邦獨立建國(1990年前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不設中央機關,俄羅斯聯邦的所有省級行政單位直屬聯盟中央)後,將各加盟共和國上交中央財政的收入截流,導致國家計劃被徹底打亂,致使當年蘇聯經濟出現了4%的負增長。
儘管如此,在1991年舉行的蘇聯全民公決中,中亞的加盟共和國支持保留聯盟者仍高達90%以上,在「819」事件當中,中亞國家的領導人都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支持者,而葉利欽掌權之後就夥同烏克蘭、白俄羅斯的領導人私下簽署了肢解蘇聯的《別洛韋日協定》。因此,與其說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是列寧的民族自治政策造成的,不如說是「俄獨」,或者「斯拉夫獨」對兄弟民族拋棄造成的。
其次,面對當前的政治經濟危機,普京需要的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而他對列寧的否定顯然招致左派力量的不滿,而他否定列寧的民族政策又被視為進一步「削藩」的信號,直指地方實力派。雖然蘇聯解體已經二十多年,但是俄羅斯的左派仍然是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視的力量,地方實力派更是在地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普京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兩線作戰」,其後果可想而知。
目前,俄羅斯左派已經對普京的言論表達了強烈不滿,準備通過各種方式向普京施壓,而地方實力派雖然目前按兵不動,當然他們也無需再動,因為俄羅斯中央政府目前管理制衡地方政府的能力已顯不足,但顯然,他們不會再對普京絕對信任,因此它們成為了普京繼續執政的隱患,成了真正的「定時炸彈」。
因此,普京在這個時候出來否定列寧,一時可能會起到壓制反對派,穩定政局的作用,但長期看來隱患無窮,並非明智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