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新聞發佈會,大會發言人傅瑩在談到軍費問題時稱,今年中國軍費預算保持增長,但是增長幅度比這幾年低,在7%-8%之間。新華社當天發表文章指出,「今年中國國防費的一位數增長,讓那些長期戴著『有色眼鏡』,企圖藉機炒作『中國威脅論』的人『感到意外』」。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羅援少將說,「事實給了這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全文如下:
7%-8%之間——這是2016年中國國防預算的增長幅度。這也是自2011年來,中國國防費連續5年兩位數增長後,增幅首次回落到一位數。
「今年中國國防費的一位數增長,讓那些長期戴著『有色眼鏡』,企圖藉機炒作『中國威脅論』的人『感到意外』」。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羅援少將說,「事實給了這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中國國防費一直是倍受關注的話題。今年兩會召開前,就有許多境外媒體熱炒中國國防費,甚至有個別西方媒體妄測今年中國國防費增幅將達到20%。
「現在,一些國家已經形成思維定勢——逢兩會必談中國國防費,談中國國防費必炒『中國威脅論』。」羅援說,「但其實,他們關於中國國防費炒作的內容沒有任何新意,往往是一篇文章年年用、反覆用。」
羅援指出,這種炒作實際上是一種「輿論要挾」——妄圖通過搶佔所謂輿論和道德制高點,影響和左右中國正常的國防建設和軍隊發展。「他們故意要營造出一種氛圍,似乎只要中國國防費增幅超過他們的預期,就必然要遭到國際輿論譴責。」
在羅援看來,中國一貫堅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中國國防費是「水漲船高」「水降船落」,其增幅變化主要取決於「局、勢、策」三個要素——
所謂局,即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特別是我們的綜合國力、整個經濟形勢。今年以來,我們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所謂勢,即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當前,我國周邊安全環境複雜多變,不得不增加投入,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比如南海,本來我們建設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是用於民用,是為了給國際社會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但由於一些國家在我國相關島礁持續挑釁,使得我們不得不增加額外開支。
所謂策,即應對之策。我國正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快國防現代化建設,這些重大的戰略舉措都需要經費支持。
「我們不在乎別人的無端指責,中國國防費的增長主要是依據自身的實際需求來確定。」羅援說。
中國國防費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各部分大體各佔三分之一。「不過,具體比例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羅援說,今年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開局之年,涉及人員的去留、武器裝備結構規模優化,在費用安排上會向人員安置、裝備研發等方面傾斜。
羅援指出,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對別國構成威脅,關鍵是看其意圖。中國的國防建設是鑄造「和平之盾」,而不是像某些國家那樣打造侵略別人的「戰爭之劍」。我們投入的是軍費,產出的是「和平」。
「剛剛公佈的國防費一位數增長,無疑給那些企圖拿中國國防費說事的人響亮一擊。」羅援說,「奉勸他們今後別再玩弄這些伎倆,否則只能打自己的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