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王岳、肖剛 兩會報道)在敦煌研究院工作逾50年,如今已年過古稀、滿頭銀髮,被譽為「敦煌女兒」的樊錦詩,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她關注的依然是「老本行」——敦煌文物保護與利用。她建議,國家要加大對文物保護的科學研究投入力度,國內高校應該聯合開展文物保護研究,並建立文物風險監控體系,通過數據分析,為科學研究和保護利用提供依據。
樊錦詩表示,科技創新是實現文化遺產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唯一途徑,近年來通過聯合攻關,我國已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解決了一批文物保護中的重點、難點和瓶頸問題。一些領域已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國際話語不斷加強。典型代表成果為:通過對石窟寺壁畫保護技術的持續支持,我國已從十餘年前的受援國發展成為技術輸出國。
她在提案中建議,科技部將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科技專項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並予以優先啟動。重點針對文化遺產的價值認知、保護修復、傳承利用開展聯合攻關和科技示範。同時,能夠在考古調查與發掘專用的技術和設備、傳統修復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搶救性保護手段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
從大學畢業扎進敦煌,直至一年前樊錦詩才正式卸去敦煌研究院院長職務。兩會期間,她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密密麻麻地寫滿與文物保護有關的內容。「文物不僅珍貴稀有,更重要的是它易損、脆弱、不可複製。對於文物來說,沒有保護就沒有利用,要想保證文物的完整、真實和可延續,就要保護第一,利用有度。」樊錦詩說,「我總是在『嘮叨』保護的事,就是為了留住文物這一歷史的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