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農工委、市農委新聞發言人、市農委副主任李海平(右)在發佈會現場答問。本報北京傳真 【文匯網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北京市委農工委、市農委新聞發言人、市農委副主任李海平對本報表示,「十二五」期間北京有88萬戶農民參與了農業保險,其中60多萬戶得到了總額20.1億元的賠償,這種「北京模式」替代了農業災害的救濟機制。他透露,「十三五」期間,將建立以政策性農業保險為核心、與商業性保險相結合的體系,特別注重災前預防和災後補償。
作為最早啟動農業保險的城市之一,北京在此領域不斷探索,積累了不少相關經驗。李海平介紹,僅是發佈的管理制度,「十二五」期間就有20多個,保險產品的領域和範圍也在不斷拓展。「從生豬、小麥、玉米等主要品種到蜂業等特色品種,從北京本地到北京走到河北的農業企業,」他說,「從07年至今範圍越來越廣,也確實使得農民通過此機制得到了保證,在一些重大的自然災害時,農業保險的 『北京模式』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既保障了農民利益、又減少了政府負擔。」
據瞭解,近5年來,7家保險公司的農業保險賠付率基本上都在85%以上。對此,他表示,這在全國的農險領域肯定是最高的,但政府也會通過一系列的代保險及財政補貼的措施,來確保保險公司的財務可持續性。此外,他透露,「十三五」期間,「十三五」期間,將要根據北京農業發展和轉型的需要,特別是「三農」農村地區風險防控的需要,進一步進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