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香港有一股被忽視的青年正能量


http://news.wenweipo.com   [2016-04-15]

【文匯網訊】在香港社會卻有一股被忽視的青年正能量,在社會底層默默湧動,他們不張揚不自傲,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用自己的行動表明:未來十年、三十年,任何行業離不開兩字,一個叫「創」,一個叫「新」,借中國崛起的「紅利」,圓自己的青春夢。

來源:微信公眾號「獨家」

都這麼說:香港未來屬於青年一代。香港青年又怎麼看香港的未來呢?香港政壇近日一大聚焦:年輕人新成立的政黨和組織,都在提倡未來10年、30年(2047,即香港回歸50年)香港前途自決公投。面對今日香港內外經濟消極因素頗多,經濟不景,衰退已臨,一些香港年輕人卻迷戀「口號文化」,沉溺「政治塗鴉」,自視新激進勢力,好走反對派極端,暴力抗爭成了治療雨傘運動失敗的替代物,在議會內外擁抱「城邦自決」、「香港獨立」等「殘港政治」,給經濟社會帶來災難。

此際,在香港社會卻有一股被忽視的青年正能量,在社會底層默默湧動,他們不張揚不自傲,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用自己的行動表明:未來十年、三十年,任何行業離不開兩字,一個叫「創」,一個叫「新」,借中國崛起的「紅利」,圓自己的青春夢,誰要去中國化,此路必然不通。

來自香港的「獲得感」,有正有負

他們中間有: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助教黎冠峰,探索愛因斯坦引力波國際團隊中唯一香港學者;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雲州智能科技總裁張雲飛,自主研發無人駕駛船;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大疆創新創辦人汪滔,研發無人駕駛飛機;在香港成長的大眾點評垂直業務副總裁婁曉博,引領公司成為僅次於阿里巴巴的第二大電子商務平台;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互聯網金融「我來貸」創辦人龍沛智,奪下全球互聯網金融最大B輪融資。

他們的故事表明:幹事業,創新業,都需要激情,但僅有激情遠遠不夠。傾聽他們起步之初的聲音,瞭解他們最急切的需求,細品那些一路披荊斬棘的成功者體悟,那是最接地氣的諫言。機遇總是格外垂青有準備的人。採訪中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感受:或當年曾經在香港這片土地上讀書,或當下依然在香港這片土地上耕耘,他們都享受血脈中的那種「獲得感」。

當下中國社會,「獲得感」一詞頗火,在一個月前的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上也是熱詞,很多代表和委員在討論時,都會用這個詞表述。「獲得感」原本表示獲取某種利益後產生的滿足感,如今多指民眾共用改革成果的欣喜感。年輕人靠奮鬥才能找到「獲得感」。

那些鼓動「非法佔中」,鼓吹「旺角暴亂」而誓言顛覆政制的年輕人,也聲稱這幾年在香港我城的政治行動中,尋找到屬於他們的「獲得感」。但這種負面的「獲得感」正摧毀香港前程。香港眾志(Demosisto)4月10日宣佈創黨,以「自發、自立、自主、自決」為「公投」的動員基礎,十年內推動「公投」,「港獨」是公投其中一個選項,2016年5月發佈「公投」路線圖。同日,香港青年新政與傘後組織組成選舉聯盟,提出在2021年發起自決「公投」,認為結果會對翌年選出的特首構成巨大政治壓力,「港獨」是其中一個公投選項,選舉聯盟以「香港民族 前途自決」作為競選綱領,提倡以公民民族主義建構香港民族。3月28日,香港民族黨(Hong Kong National Party)成立,以香港民族主義意識作基礎,推動香港獨立運動,最終建立香港共和國。3月中旬,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最新一期發表《我們的2047》,明確提出「香港獨立」訴求,主張在2047年之前,香港成為受聯合國認可的獨立主權國家。

自卑、短視、恐懼、自棄

這種預測卻被批為「帶有恐嚇意味」。不過,也不否認,在香港社會、政治生態,特別是內地與香港關係的大框架中,對「一國兩制」會否淪為空殼,有一小部分香港人充滿疑慮。在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誘導和擺弄下,他們中的一些激進勢力,張揚的卻是撕裂社會、損害香港整體利益的極端性政治意識形態,從早期「驅蝗」到「反水貨客」,從「佔領中環」到「旺角暴亂」,從揮動「龍獅旗」到立法會外的縱火爆炸案,從成立「香港民族黨」到創黨「香港眾志」,他們的言行是不滿、偏激、極端、禍害,內心情緒卻是自卑、短視、恐懼、自棄。

早前,有香港中學校長說,這批年輕人是社會接班人,他們對政府敵視,對建制不信任,當這批孩子完成學業,走進社會,他們對建制的不妥協,會否讓香港的明天難以健康發展?深感社會衝突將愈演愈烈,如何與年輕人好好對話,如何重建他們對香港未來的信心,如何增加他們的擁有感及參與感?是政府和整個社會需要好好思考的課題。

人們在問:今天的香港青年人怎麼啦?兩個多月前,香港遭遇59年來最低溫一天,市區最低溫度攝氏三度。香港教育專業人士協會竟然向教育局長呼籲停課,教育局長竟然也稀里糊塗回應停課。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得悉也要求嚴冬停課,學生會緊急聯絡校長沈祖堯,也要求停課。校長回話:「不好意思,我以前在加拿大,試過零下37度都要上學。」香港越來越不像香港。香港年輕一代人刻苦讀書的精神哪去了?「囊螢映雪勤發奮,懸樑刺股苦讀書,待到大比奪魁日,再與爾曹論輸贏」,車胤囊螢,孫康映雪,孫敬懸樑,蘇秦刺股,在溫室泡大的香港讀書人,怎麼都沒這種精神了?

多個關於年輕人的調查報告

早前香港有多個關於年輕人的調查報告,或許能反映香港青年的觀念和心態。

調查報告一:香港青年協會轄下青年創研庫關於「輸入人才的機遇及影響」的調研,針對人才輸入影響,受訪者的同意程度,十分為非常同意,結果顯示,受訪者雖認為輸入人才有助推動香港新興行業(6.1分)、提升本港人力資源競爭力(6分),但他們同時認為,有關措施會打擊本地人才就業機會(6.3分),加深社會矛盾(6分)。

調查報告二:香港智經研究中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調查,六成五受訪香港青年不願往內地就業,願意的僅有三成三,不願意的往內地就業的受訪者當中,主要原因與內地社會、政治及其個人層面有關,兩成三受訪者對「內地法治欠信心」,一成八「不習慣內地生活」、一成七「不想離開家人/家人反對」及「對內地社會有負面印象/內地生活質素差」。

調查報告三:香港中央政策研究組調查顯示,香港青年對內地觀感負面,七成受訪者希望香港和內地保持一定距離,二成七受訪者希望內地與香港加強融合;四成四受訪青年認同自己是「香港人」,自稱「中國人」的只有4.2%;過半受訪者認為愈來愈多內地人來港讀書就業,對香港青年發展帶來壞影響,認為能帶來好影響的只有二成三,五成七受訪者認為自由行對香港壞處多,認為帶來裨益的只有二成九;雖然較多受訪年輕人對內地觀感負面,但他們普遍對「中國機遇」抱正面態度,支持到內地工作及升學的分別達五成七及三成九。

調查報告四:有信貸財務機構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訪問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後出生(80、90後)的青年人近信用卡使用情況,其中六成七的受訪者指會減少日常生活開支以還卡數;三成半的人表示只會清還部分或最低還款額;三成半受訪者以「卡濺卡」方式還款。調查還發現,刷卡容易還錢難,受未能「一筆清卡數」所困,債務當前,近八成受訪者卡數未清,仍四處旅行、買新手機以及到人均消費500港元或以上的餐廳用膳。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恆認為,調查報告雖側重點不同,但綜合起來看,時下年輕人普遍有「未賺錢,先花錢」的消費觀念,現在不時聽見青年人抱怨機會少、置業難,但有不少年輕人卻在花錢時不顧後果,導致債檯高築。香港一些年輕人有如在溫室長大,欠缺奮鬥心,對輸入人才有畏懼,擔心與別人競爭,對外來人才有抗拒心理,認為他們「搶書讀、爭工做」,擔心「社會資源被分薄」,「自己工作前景受威脅」等,眼光狹窄,也小看自己。怨天尤人,不如好好讀書,裝備自己,方為正道。

這些年中國始終引領世界經濟增長,全球更視香港為進出門戶。當下,經濟不景,衰退已現,香港人亟需反思。鼓吹香港前途自決公投的年青人,總是將具體的經濟民生議題,變成政治選舉議題,泛政治化引發社會尖銳對立,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災難。另一方面,不論是特區政府還是中央政府,如果不廣泛聽取年輕人意見,不努力匡扶年輕人成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棟樑,而只製造更重的疏離感,可以預見,不僅是年輕人的將來,甚至整個香港,輸掉的是一個黃金時代。

      責任編輯:朵朵
奇點大學免費課程吸300港生參加      [2016-04-15]
高鈣低脂奶非「牛奶」 考起消費者      [2016-04-15]
梁錦松:「港獨」對香港無好處      [2016-04-15]
石棺藏屍案 3被告提堂      [2016-04-15]
港英籍講師深圳被殺案 3疑犯落網      [2016-04-15]
香港有一股被忽視的青年正能量      [2016-04-15]
胡漢清:成立政黨倡「港獨」觸犯叛國罪      [2016-04-15]
香港一英籍講師在深圳遭人肢解      [2016-04-15]
「眾志」籌200萬被批「食水深」      [2016-04-14]
近70%市民每月閱讀兩本書      [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