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嘟兒,嚓!」4月16日,成都寬巷子不時響起這樣的口哨聲和金屬撞擊的聲音。「掏耳朵的,來給我掏一下!」來自廣東的遊客徐先生一聲吆喝,一位采耳師應聲而來。
落座、開燈,耳扒子、鵝毛棒、鋏子、震子、馬尾、刮耳刀、耳起、棉花棒等10余種工具,在他手裡靈活的倒騰起來。徐先生不由自主閉上眼睛,腦袋隨著掏耳勺的節奏輕輕晃動起來。
「舒服吧?!」「舒服!」不一會兒,徐先生滿意地遞上二十元,采耳師收好錢和工具。嘟兒,嚓……聲音由近及遠。
「雖是毫末技術,卻是頂上功夫。」成都市采耳文化促進會會長黃烈華介紹,采耳顧名思義掏耳朵,是民間剃頭匠須掌握的16種技巧之一。四川茶館文化盛行,人們在品茶的同時,喜歡上掏耳朵。采耳究竟起源於何時已無法考評,但它卻慢慢演變成了四川特有的一種民俗文化。歷經采耳師的不斷總結和完善,衍生出10余種「掏耳朵」的招式和工具。
采耳,能讓人在酥癢、緊張、刺激的體驗中得到享受和放鬆,因而有人將其稱為「小舒服」。
「采耳」絕技全國推廣
據統計,目前成都有近2000人從事「掏耳朵」職業,他們遊走在大大小小的茶館和景區,成了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采耳師大多是普通市民,他們大多各自為陣,手法和工具也是五花八門。」黃烈華說,為提升從業技能,規範行業自律,成都市成華區成立了采耳文化促進會,將不斷挖掘、整理、傳承、弘揚「采耳」絕技。
下一步,促進會將對采耳文化進行全方位包裝,像足浴、美發一樣向全國推廣,將其打造成為成都的一張文化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