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近年來,內地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在內地甚至港台地區均吸引了不少粉絲,諸多「星二代」因此一夜爆紅。與此同時,這也給很多兒童帶來了「成長的煩惱」,為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防止包裝造「星」。有內地官媒稱該通知「為未成年人撐起保護傘」。據悉,在通知下發後,《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真人秀節目都作出調整,將不再製作播出。
事實上,自2013年湖南衛視引進了韓國親子類真人秀《爸爸去哪兒》後,內地掀起了一股兒童參與真人秀節目的熱潮,《爸爸回來了》、《我不是明星》、《爸爸回來了》、《人生第一次》等類似節目在屏幕上展現明星子女的生活狀況,極大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出現了跟風現象。
收視夯爆的親子真人秀節目,影響力甚至波及到港澳台地區,成為全國觀眾都十分喜愛的一檔節目。就連TVB也推出類似的節目《爸B也Upgrade》,不過該節目播出後,並沒有複製《爸爸去哪兒》的轟動效應,反而因製作簡陋,星爸「太小咖」而遭到吐槽。
然而,自親子類真人秀備受觀眾寵愛之後,這些尚未成年的「星二代」得到的不僅僅是成名的榮耀,還有成長的煩惱。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綜藝節目的一線明星身價幾乎都達千萬元。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追求收視和利潤,節目做宣傳時也會利用明星子女的曝光「博眼球」進行炒作。兒童成為明星,也成為被消費的商品。
「星二代」們逐漸成為公眾「圍觀」的對象,甚至因為過於成熟的言行或者刁蠻的行為而遭受非議。面對不斷提升的社會關注度,孩子們的心理也被逐漸異化。有專家表示,心理的異化和觀眾的評價,可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乃至身心健康。
對此,去年7月,廣電總局曾就發出了《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節目避免過度明星化,摒棄「靠明星博收視」的錯誤認識,不能把節目變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場所。同時,這一通知還提出,真人秀節目應注意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盡量減少未成年人參與。2015年9月起實施的新《廣告法》也做出明確規定:「不得利用不滿十週歲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
今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限童令」無疑給明星親子真人秀澆了一盆冷水,「星二代」霸屏時代或將由此終結。通知明確規定,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不得借真人秀節目炒作包裝明星,也不得在娛樂訪談、娛樂報道等節目中宣傳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裝造「星」、一夜成名。另外,廣電總局還將從節目數量、節目內容、播出時間等方面對真人秀節目進行引導調控。
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將通過黃金時段節目備案、各類評獎評優等管理機制進行引導調控,對於優秀的真人秀節目大力扶持,對於缺少價值和意義的真人秀節目加以抑制。有專家表示,「限童令」既是對名人子女的保護,也是對電視機前的兒童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