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東昌府毛筆600餘年 面臨傳承危機

2016-06-16
孫金龍在製作毛筆。 殷江宏 攝孫金龍在製作毛筆。 殷江宏 攝

【文匯網訊】(記者楊奕霞 山東報道)東昌府毛筆是山東聊城一絕,由浙江湖北經運河傳承而來,至今已延續600多年。在「風從運河來」媒體團近日採訪中,東昌毛筆第26代傳承人孫金龍對本報記者表示,該筆製作工藝面臨傳承危機,盼能引起世人重視,使其得以保護和發揚。

毛筆,承載和演繹了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據孫金龍介紹,東昌毛筆在元朝已有製作,明代中葉至清道光年間為興隆時期,從業者千餘人。「東昌作坊,書筆兩行,說明了當時東昌府運河兩岸毛筆製作的繁榮景象。」

一支筆可寫五萬到十萬字

孫金龍從16歲起開始學習毛筆製作技藝,至今已有48載。東昌毛筆選取優質的黃鼠狼尾作為原料,製作工藝上極為嚴謹,按規格分有毫長最大的抓筆用六寸豬鬃、羊胡精製而成,可寫三尺大字,也有可寫豆粒小字的蠅頭小楷。製作工藝要經過72道工序。「一隻普通的東昌毛筆能寫五萬到十萬字。」

談到東昌毛筆的傳承,孫金龍慨歎最初老師和學徒原來加起來有40人,到如今,村裡只剩下自己一人了。目前僅有兩位女兒跟著他學習製作工藝。雖然也有許多人通過電話、書信方式表達想要拜師學藝的意願,但孫金龍覺得所有報名者條件都不夠,他希望能夠有十五六歲的孩子從基礎開始學起。

「東昌毛筆作為聊城非物質文化,在享有盛名的同時,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目前,東昌毛筆由於是家庭作業,產量較少,市場面臨困境。同時自己一個人傳承力量是有限的,希望今後政府能夠加大保護與支持力度,使這種製作技藝能夠一直傳承並發揚下去。」這是老匠人孫金龍最大的心願。

責任編輯:姚黃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