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劉蕊 河南報道)當那把刀進入女人身體的時候,幾乎屋裡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而只有一牆之隔的丈夫似乎看到了這一幕,他緊緊地攥住了沙發的扶手,青筋凸起,微微顫抖,他想站起來,但兩條腿似乎無法支撐起這個身體。
他知道,面前的這扇門是他無法打開的,女人的命運已經交給了別人,他所能夠做的只有等待和信任,他不知道他等來的將會是一個什麼結果。
屋裡的人圍在一起,把目光都投注在她的身上,刀在她的手上,任何人都已經無法干涉她,這是她的權力。
房間緊緊地閉著,沒有一絲陽光照進來,彷彿和外面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當門打開的時候,一個新的生命已經誕生!
她從房間裡走了出來。板寸頭、精緻的妝容、紫色框架眼鏡、貼布牛仔褲、紅色的高跟鞋,一個非常時尚的女人,一個手握手術刀的產科醫生。
她叫張桂香,是鄭州聖瑪婦產科醫院的產科門診主任。在過去的26年,9490天裡,她很少休假,手機24小時開機。一把手術刀,用了近兩萬小時,經她手出生的孩子有幾千個。張桂香說,確保母子平安,讓媽媽們產後也盡可能地保持美麗,這就是她的工作,也是最令她感到充實的事情。
她的手藝:飛針走刀 精至毫米
文章開頭女人的剖宮產手術本身並不太複雜。女人愛美麗,她擔心的是自己的刀口影響以後的生活、刀口太大、疤痕太明顯。
這樣的手術張桂香在過去的日子裡幾乎平均每天都會做一次。「既然疤痕沒有辦法避免,那麼我就想辦法讓傷口盡量小一點,盡量不那麼明顯。」張桂香每一次主刀之前,腦海中都會映出一把尺子,在保證胎兒順利娩出的情況下,她會選擇讓寶媽身上的切口盡量小一點。「這樣可以盡可能減少出血量,也可以讓傷口更快地癒合。」張桂香認真地說道:以後刀口看起來也並不明顯,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硬性的規定,但是我覺得哪怕能給寶媽們減少一毫米的傷害也是好的。
張桂香目前單胞胎的刀口平均在11厘米左右,而術後恢復正常的話,個別人的刀口可以恢復到只有四五厘米,幾乎已經是人工技術上達到的最好效果。她曾經接生過一組四胞胎,刀口則只有9厘米左右。「四胞胎因為單個孩子的體積較小,最重的也才4斤8兩,所以相對於單胞胎的手術刀口更小一些。四個孩子都很健康。」
除了下刀的精細之外,張桂香對縫針也同樣考究。「進出針的間距以及距離切口的距離是5毫米,這樣縫出來切口會比較平。還有皮內縫合與其它縫合不同,在皮內靠上三分之一進出針,每次進針略往對面吃一點進針,這樣縫合出來的皮比較美觀像一條線。拉線的時候也不能拉太緊。」
寶媽們有時候在一起喜歡比較刀口的大小,張桂香經手的寶媽總能取勝,這讓張桂香覺得很自豪。
小編的話:匠人精神有時候不是要求驚天動地地創造和發明,而只是在普通的基礎上更加嚴格地要求自我。
她的態度:刀法很好 但不輕易「動刀」
不少寶媽因為擔心受不了順產的疼痛而選擇剖宮產,也有寶媽會預約好時間讓張桂香剖。但張桂香並不輕易「動刀」,「能順產的,我還是會說服病人選擇順產。」張桂香說這個話的時候,就好像是一個武學大家,武藝高超的人,是不輕易用武的。
「我希望選擇一個對母子最好的方式。」
有位產婦在宮口開了三公分時,就已經煩躁不安不想順產了。於是就要求張桂香給她剖了。但張桂香一檢查產道情況非常好,就鼓勵她順產,讓她多活動,做下蹲的動作。病人在下午2點多順利產下一個七斤三兩的孩子。
「順產的寶寶情商高,經過產道的擠壓,寶寶的各種感官得到鍛煉,寶寶肺內的羊水也會擠壓出一部分。」
張桂香現在每週都會給病人做順產評估,還有順產訓練營,為寶媽做好充分的順產準備。但張桂香並不會盲目讓病人順產,有些實在不適宜順產的,她會當機立斷實施手術。「媽媽和寶寶的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
小編的話:如果從創收的角度來說,可能做更多的手術,可以讓大夫的收入更高一些,不過這個時候的態度就決定了一個匠人的選擇。
匠人的態度不是遵循於利益的選擇,而是遵循於職業的操守。
她的內心:越忙碌越學習
張桂香不穿白大褂的時候,很難把她和一名嚴謹的大夫聯繫起來,寸頭、精緻的妝容、紫色框架眼鏡、貼布牛仔褲、紅色的高跟鞋,一個走時尚路線的女人。
她很喜歡說話,愛笑,所以很多待產的媽媽很喜歡和她溝通,連她自己都說「或許是我這人性格比較好吧,有親和力,病人看到我覺得安心。」
這種日常交流的安心,逐漸轉化成對將來分娩的安心,在這一段時間裡張桂香不僅扮演婦產科大夫的角色還扮演著心理調節師的角色。
「你開心了,孕婦們看你自然會心情好,如果你每天都是一副不高興的樣子,怎麼能讓別人心情好?」不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可能我自身性格就是這樣,越忙,事情越多我越開心,這是我喜歡的工作,我為什麼不高高興興地去面對呢?
生活中,張桂香也是這樣子,喜歡穿好看的衣服,喜歡吃美食,「我喜歡吃肉,不吃肉哪有能量。」和一般的女性節食不同,喜歡吃肉的張桂香似乎散發著無窮的能量,不管多少待產媽媽找到她,她都會用同樣的熱情去溝通去交流。
只要產婦開口,哪怕不是張桂香值班,她也會趕到醫院。文章開頭的產婦和她的家屬便是這樣。「大夫,我家孩子頭位高,順產不下來,病房大夫說要做手術。我們想讓你來做,畢竟你一直給我們做檢查,比較瞭解情況。」對於這樣的請求,張桂香向來是一口答應。她不想讓產婦失望,也不想讓產婦有什麼心理負擔。「臨近妊娠,心態很重要。有些病人說只要看到我,就像吃了定心丸,就不緊張了。」
儘管日常的工作已經讓張桂香忙的團團轉,但她還是盡可能抽時間去學習。
「你如果問我什麼是工匠精神,我還真說不出來,我覺得我的這些工作就是不斷學習吧。年齡越來越大,別人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病人的醫療知識也越來越多,你如果還講舊的東西,自己都覺得過意不去啊!」
張桂香只要有時間,就看書學習、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會,無論省內省外。「只有瞭解新東西,才不會在這個領域被打敗吧。」最早有美容縫合針這種技術時,張桂香周邊的老師、同行都還接觸的不多。但張桂香便跑去進修學習。
醫院的小護士們更是將張桂香視為她們的「移動的教材」。「她每一版教材都仔細研究,能說出不同版本教材關於同一件問題的不同描述。」小護士們有什麼疑惑都會找她解答。
「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我們服務的對象有很多都自學成為』醫療專家』了,我們如果不更加努力,怎麼能夠服務好這些孕婦們呢?」
小編的話:這個說不出什麼是工匠精神的產科醫生,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工匠」,她在自己的領域內,不停地超越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病人「少出一點點血」、「傷口小一點點」、「順產多一點點」、「多學一點點」......就是她所不斷追求的「一點點」,讓她成為她所在領域的「工匠」。
責任編輯: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