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前駐日大使:中日之間擦槍走火可能性大於中美之間

2016-07-17

【文匯網訊】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日本的所謂新和平主義和中國的全面崛起,這三個態勢之間能不能不碰撞、不走火呢?7月16日,在第五屆世界和平論壇上,中日學者進行了討論。

陳健:中日之間只要擦槍就容易走火

據環球網報道,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我國前駐日大使陳健稱,上述三個問題是亞太地區安全和穩定面臨的最大挑戰。陳健說道:「如果說亞太地區哪裡會擦槍走火,我認為,中日之間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大於中美之間。」

陳健分析稱,中美之間已經達成了建設不對話不衝突的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並且有一整套磋商機制,作為確保在爭議問題上斗而不破,並尋求更大範圍合作的減壓器,而中日之間沒有這樣一套機制。

此外,美國有長期與前蘇聯爭霸博弈的經驗,既善於炫耀武力,也懂得如何規避風險,而且上上下下都懂得規避風險,美蘇爭霸這麼長一段時間,並沒有發生戰爭,日本沒有這樣一個經驗。而且,陳健認為,日本民族具有冒險性。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人民瞭解了日本的冒險性,美國應該也瞭解日本的冒險性,可以說冒險性和憂患意識是日本民族意識當中一個銅板的兩面,憂患意識可以轉變成冒險性,冒險性又可以根植於憂患意識。

同時,陳健說道,由於歷史原因,中日之間只要擦槍就容易走火,跟中美不一樣,燃點很低,尤其是南海問題。中國人都記得南沙群島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非法佔領的,美國把日本趕走以後,當時中國政府的官員是坐著美國移交的軍艦去接收南沙群島的,如果現在美國不持立場,是美國立場倒退的話,日本插手南海事務,是對二戰成果的反對,中國人民絕對不會答應。前一段網上有這樣一個議論,中國打菲律賓不應該,因為以強凌弱不是中國該做的事情;中國打美國,美國太大了,也太遠了,中國夠不著;打日本遠近大小正好。不知道這樣一個議論到底有多少代表性,但是至少說明火種長槍尚且存在。

6月18日,日本時事通訊社發表評論稱,三年多以來,貫穿安倍外交的一個主題是如何同中國交鋒,以日美同盟為軸心,構築了對中國的包圍圈。但時至今日,事態很難說朝著向安倍的目標發展。陳健表示,希望日本政界、學界都能傾聽這樣冷靜的分析,改善與中國相向而行的局面,盡快創造條件,改善關係,建立海空聯絡機制,更不要插手南海爭端。中日關係如果能夠按照雙方達成的歷史文件和共識取得改善和發展,就是兩國對亞太和平和安全的最大貢獻。

小原:中國崛起令發達國家緊張但不一定引發戰爭

談到中日擦槍走火的風險,東京財團研究院主任小原凡思有不一樣的觀點。他表示,世界目前存在一種現實主義的發展方向。這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崛起,對一些像美國這樣既有的發達國家來說的確是一個威脅,他們會感到比較緊張,這是一個主流方向。但是這樣的一個緊張的情緒並不是每一次都會導致戰爭。只是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以及跟美國一起鑄就了現在的國際關係的國家,比如歐洲,對中國的崛起、經濟力量發展,以及軍事力量的發展,感到一些緊張,並沒有其他的想法。小原認為,緊張並不一定會引起戰爭,不必這樣感到危機。

相澤:中日對立毫無好處高鐵競爭已失合理性

日本九州大學副教授相澤信宏表示,中日關係確實存在一些對立面,這種對立關係毫無益處。比如,中日在東南亞高鐵建設上的激烈競爭,既有經濟原因,也有戰略的佈局。對泰國來說,只能在兩國中選擇一方,中日雙方在競爭中失去了一些合理性。

相澤稱,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試圖單獨去獲占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利益。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就必須要和地域的發展聯合起來。為了發展地域利益,就要維護地域的安全、地域的穩定,以及地域整體的發展,這是安全保障系統能夠構築起來的一個基盤。因此,中日的對立或緊張情勢,對日本與中國的經濟發展並不是好的事情。這也是一個轉換中日關係的良好時機。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