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北京報道) 近年來,內地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不斷被曝光,購買食品藥品時,顧客習慣於靠生產日期判斷其是否變質,而以牛奶、疫苗為代表的需冷鏈運輸的食品藥品,單靠生產日期無法監控質量,成為盲區。近期問世的一款全球首創的納米「智能標籤」將開啟智能包裝新時代,可通過外包裝顏色變化直觀識別產品質量新鮮與否,為國人的食品藥品安全帶來福音。
記者從中國包裝聯合會8月19日於北京舉辦的「無菌包裝產業發展論壇」獲悉,「智能標籤」技術由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發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北京大學參股企業北京鑭彩科技有限公司歷時兩年時間,進行工業化中試科技攻關,成功研製了世界首款智能標籤,已經具備市場化推廣條件。據介紹,該項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隨著時間推移,金屬銀逐漸沉積在金納米顆粒上,形成厚度連續變化的殼層,改變了納米顆粒的尺寸、形狀和化學組成,從而使標籤改變顏色,且其變色速率與時間和溫度精準耦合。
對於食品藥品的冷鏈全程監控問題,將隨著「智能標籤」的問世將得到有效解決。採用納米技術的「智能標籤」附著於商品的外包裝,通過由綠到紅的顏色漸變,直觀識別出質量是新鮮或變質。記者瞭解到,該「智能標籤」可實時、可視化、精準監控食品和藥品的儲運和保存溫度,保障食品和藥品的品質安全。標籤的監控範圍在-10°C至70°C,基本滿足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疫苗運輸標準(48小時內保持溫度-5°C到43°C)。此外,「智能標籤」還具有五大國際首創領先優勢。一、成本低廉,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疫苗熱標籤VVM(VaccineVialMonitor)相比成本降低80%以上,具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價值;二、安全便捷,成分安全,實現非接觸式、非侵入式的質量監控;三、直觀顯示,通過標籤顏色直觀掌握產品質量狀態;四、兼容性強,可與各類外包裝材料兼容,根據產品包裝形態和需求設計定制。五、應用廣泛,顏色變化週期根據具體產品保質期和溫度要求,在幾小時到幾年範圍內精確設定。中國科學院院士、專利技術首席發明人、北京大學教授嚴純華在論壇上介紹了有關技術研發的背景。他表示,這項實時監控「易變質物品」的國家發明專利,是功能納米材料領域的科技進步,隨著這項技術研發的繼續深入,將為食品藥品智能化包裝提供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國包裝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躍中表示,加強科技研發,採用高新科技實現包裝智能化,是推動我國包裝業的技術升級、發展民族包裝業的重要手段。留美歸國的基因學專家、北京鑭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李偉博士在論壇上介紹說,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正積極推動該項技術的產業化。「智能標籤」的市場化應用,將向冷鏈上下游追蹤,整體監控從生產、運輸到使用的每一個環節,可全面監控食品飲料、藥品疫苗、化妝品等各種常見易變質產品的質量,全程為生產方、物流方、銷售方、消費者提供良好可靠的服務和保障,為產品品質保駕護航。在此次論壇上,中國包裝聯合會無菌委員會與北京鑭彩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推動有關專利技術在包裝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和推廣,積極探討建立新的包裝標準,推動我國包裝業向智能化提升和發展。
責任編輯:gl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