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隋煬帝蕭后冠西安顯「真容」

2016-09-06
根據考古數據仿製的蕭后冠。香港文匯網陝西傳真根據考古數據仿製的蕭后冠。香港文匯網陝西傳真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作為中國目前考古發現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2013年從隋煬帝蕭後墓中出土的蕭后冠,在經過文物工作者歷時2年多的研究之後,9月5日終於在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顯露「真容」。據悉,由於出土時,蕭后冠不同材料飾件劣化嚴重,保存狀況極差,不可能完全復原,因而為了讓大家一睹蕭后冠的風采,文物工作者根據考古數據,專門仿製了一頂蕭后冠。

蕭后冠出土時保存狀況極差

據介紹,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間,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聯合考古隊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發掘了兩座古代磚室墓。隨後,考古發掘和研究證明,這兩座古墓為隋煬帝墓和隋煬帝蕭後墓。在持續的發掘中,兩座墓葬均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在蕭後墓出土有保存相對比較完整的冠,該冠是目前考古發現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應為隋唐時期的命婦禮冠,該冠被稱為蕭后冠。

據悉,蕭后冠被發現時,放置在一個長約0.6米,寬約0.4米的木箱內,周圍散落著包括殘斷的銅絲、破碎的銅片、粉化的小珠等小件遺物。整個冠存在局部坍塌、變形、移位、腐蝕、殘斷、破碎、缺損和粉化等現象,不同材料飾件劣化嚴重,保存狀況極差。2014年7月7日,蕭后冠被移至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進行保護研究。

實驗室考古讓蕭后冠「重生」

經過陝西和揚州兩地的共同努力,在出土2年多後,蕭后冠的輪廓和構成終於在文物工作者眼前清晰起來。通過實驗室考古清理並結合無損的X光探查,文物工作者發現蕭后冠的框架由2博鬢、呈十字交叉的2道梁和呈環帶 的3道箍組成。整個冠上共有13棵花樹,花樹由花梗、花瓣和花蕊等構成,其中銅花瓣166,花蕊33。在冠後腦位置則有12塊「水滴形」飾,呈上、中、下三層分佈,十分精美。在材料選擇上,蕭后冠使用了金、玻璃、珍珠等10種材料,經過掐絲、鎏金等11種工藝製作而成。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有關人士表示,此次通過實驗室考古,首次發現了南方地區隋唐時期的棉,為我國棉花的栽培與傳播提供了新的資料,同時亦首次發現鎏金銅珠化工藝製品,揭示了隋唐時期銅釵、鈿花複雜的結構與工藝特徵。蕭后冠的基本結構、加工工藝、材料屬性,為研究隋唐時期禮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責任編輯:鐘鉉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