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為「易危」

2016-09-07

【文匯網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表示,大熊貓降為「易危」,是對中國有效保護的認可。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公佈:雖然依然受威脅,但中國政府的有效保護,使得大熊貓和藏羚羊瀕危級別降低。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而全球僅存六種大型類人猿中的四種都已被列入「極度瀕危」(CR)物種,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華西都市報記者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中國代表處獲悉,在本次更新的IUCN紅色名錄收錄的82954個物種中,有23928個正遭受滅絕的威脅,占比28.84%。此次更新結果可謂喜憂參半,有物種瀕危程度加重,有保護行動取得積極成果,還有曾經歸為滅絕的物種被重新發現。

好轉

大熊貓:瀕危—易危

主要威脅:棲息地變化

未來80年 熊貓竹林或將減少超過35%

在本次公佈的紅色名錄中,由於有效的森林保護和恢復工作,之前被列為「瀕危」(EN)級別的中國「國寶」大熊貓被改為「易危」(VU)。「這說明中國政府的一系列保護工作產生了積極的成效。」根據IUCN的相關報告,這一瀕危狀況的改善是對中國政府有效保護這一物種的認可。然而,氣候變化仍可能在未來80年中造成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竹林減少超過35%,從而抵消過去20年中取得的成果。

據四川省林業廳野保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國內,野生動物保護等級的依據為國務院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寶大熊貓的保護等級自然是一級。而在國際上,受到各國認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調整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不會影響我國對大熊貓的保護力度。」

根據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數據,野生大熊貓我國現存1864只。「從目前來看,大熊貓所受的威脅以及瀕危狀況仍然不可忽視。如果降低其保護等級,保護工作出現怠慢和鬆懈,大熊貓種群和棲息地都將遭到不可逆的損失和破壞,已取得的保護成果會很快喪失,特別是部分局域小種群隨時可能滅絕。」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5日稱,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保護等級降低為時過早」。

藏羚羊:瀕危—近危

主要威脅:盜獵

最低時約7萬隻 已恢復至10萬-15萬隻

同樣由於成功的保護行動,藏羚羊的瀕危級別也從「瀕危」(EN)降 為「 近 危 」(NT)。1980年代至1990年代早期,為了獲取珍貴的藏羚羊絨毛(用於製成昂貴的沙圖什披肩,而羊絨不能被剪切或梳理,盜獵者只能殺羊取皮,製作一條披肩需要3至5張羊皮),幾近瘋狂的盜獵活動導致藏羚羊數量曾經從將近100萬隻急劇減少至65000至72500只。此後,中國政府嚴格的保護措施使得藏羚羊數量目前已恢復至約10萬至15萬隻。

此外,其他保護成功的案例,還包括澳大利亞特有的刺巢鼠(「易危」降為「近危」)、尖尾兔袋鼠(「瀕危」降為「易危」)等。

惡化

東部大猩猩:極度瀕危

最大威脅:盜獵

中國近親「海南長臂猿」僅存25只

在本次公佈的紅色名錄中,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靈長類動物——東部大猩猩,被列入「極度瀕危」(CR)物種。由於非法捕獵,在過去20年中,東部大猩猩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了70%,目前全球僅存少於5000只。

至此,全球僅存六種大型類人猿中的四種:東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羅洲猩猩和蘇門答臘猩猩都已被列為「極危」(CR)物種,剩下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則是「瀕危」(EN)級別。大型類人猿距離滅絕又近一步。

中國並沒有上面提到的四種類人猿,但在中國野外,野生類人猿長臂猿的數量比大熊貓還少。其中,海南長臂猿被公認為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該物種曾廣泛分佈於海南全島,但隨著人口增長,熱帶雨林面積減小,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海南長臂猿目前只分佈於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媒體報道,截至2015年9月,海南長臂猿僅有25只。

Marks Cyanea、Hairy Wikstroemia:從滅絕到極危瀕危

等級降低的原因:其亞群重新被發現

兩種滅絕植物重現 全世界僅存數十株

在此次名錄中,一種名為Mark』s Cyanea的植物被重新發現。這種植物是夏威夷特有的,由於入侵植物和動物的影響,它經歷了嚴重並持續的棲息地和數量下降,此前被認為已滅絕,但12株該植物(發生在兩個獨立的亞群)被重新發現後,它被列入極危物種名錄。此外,夏威夷群島中的Maui島特 有 的 植 物 Hairy Wikstroemia也從滅絕變為極危,重新發現了該物種的5個亞群,目前約有49株獨立的成熟植株。

責任編輯:黛霁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