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今日,大公報發表資深評論員楊堅的文章《特首的挑戰和困難》,文章指出:現任特首是否應當爭取連任以及能否連任,都與他在現任內的表現緊密相關。目前存在著兩種偏向,一是所謂「梁粉」顯然為現任特首評功擺好,一是主張「ABC」(Anyone But CY Leung)者則明顯看現任特首是「一團黑」。不能指望已然形成偏見者轉為持平而論,就需要以客觀公正自詡的媒體能比較公允地評論。以下為文章全文:
香港社會焦點正迅速向第五任特首轉移。人們普遍關注四個問題——現任特首會否爭取連任?對於即將進行的第五任特首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不同政治力量將展開怎樣的部署,最終將由哪些人組成第五任特首選委會?反對派會否如同第三任、第四任特首競選般,再度派代表競逐第五任特首?誰將代表建制派爭取成為第五任特首?
這四個問題固然值得關注,但是,相比而言,以下四個問題更需要討論。
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客觀評價現任特首?
現任特首是否應當爭取連任以及能否連任,都與他在現任內的表現緊密相關。目前存在著兩種偏向,一是所謂「梁粉」顯然為現任特首評功擺好,一是主張「ABC」(Anyone But CY Leung)者則明顯看現任特首是「一團黑」。不能指望已然形成偏見者轉為持平而論,就需要以客觀公正自詡的媒體能比較公允地評論。客觀公允地評論現任特首,需要客觀地回答下列問題。
現任特首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出任的?他如何處理香港與內地關係?他如何處理關於普選特首的政改?反對派竭力反對他,是因其所謂的「紅色」政治背景抑或他的政治表現?建制派對他反應不一,是因他處理政治問題的方式抑或他的經濟民生政策?他的個性和政治才幹是否適合做特首?
結構性矛盾不斷惡化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評價香港回歸後上任的三位特首?
只有把現任特首與兩位前任比較,才能對現任做客觀公允的評價。評價三位特首,必須以特區成立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為背景。首位特首的最大功績是,及時推動「一國兩制」由忽視「一國」向經濟上講「一國」轉變。同時,提出香港經濟必須向知識經濟轉型。第二位特首的主要政績是,繼續推動香港與內地經濟一體化。同時,未能妥善處理香港政制發展與經濟轉型的關係。
必須指出,香港政治、經濟、民生各方面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不斷惡化,不能簡單地歸咎任何一位特首的管治和施政。香港的問題,是香港社會的問題,是香港居民的問題,其中包括香港政治人才匱乏的問題。
作為特區和特區政府的首長,歷任特首都面對「兩個嚴峻挑戰」和「一個嚴重困擾」。「兩個嚴峻挑戰」是:如何或能否引導香港傳統核心價值觀適應「一國兩制」與時俱進?如何或能否把握香港深受西方若干國家影響,卻已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這一事實之間的矛盾?「一個嚴重困擾」是:無法組成一個政治理念一致的管治班子。「兩個挑戰」的嚴峻程度,隨著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全面深刻調整而愈益惡化,「一個困擾」的嚴重性卻無法在可預見的未來減輕!
第三個問題是,能否理清當前香港政治、經濟、民生問題錯綜複雜的頭緒?
不能不指出,現任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刻意迴避政治矛盾,而以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為重點。動機是好的,卻未必符合實際。從「旺角暴亂」到第五屆立法會新界東選區一個議席補選,再到本土激進分離勢力進入第六屆立法會,特區政府在政治上陷入被動。
第五任特首不僅面對香港政治、經濟、民生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空前惡化,而且面對建制派陣營分化加劇,甚至呈現局部分裂的局面。短期內如何維持穩定?中長期如何推進變革?如何既謀求穩定又推進變革?
這一系列問題指向另一個重要問題,亦即第四個問題:在建制派中,誰適合擔起第五任特首的重擔?
對第五任特首的要求
現任特首是否應當爭取連任?是否適宜連任?也同這最後一個問題相關聯。香港特別行政區一任接一任特首,一屆又一屆政府如同接力長跑,最佳狀態是各盡其力、各展其能。倘若一任或一屆跑下來已呈疲態,則適當的選擇是交棒。有「鞠躬盡瘁」的志向是應予肯定的,但是,不可力不從心。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貴」字點破了「人難有自知之明」。明眼人都知道,不止一位屬於建制派的政治人物或公眾人物,已表達問鼎下任特首之意。他們或許不容易做到自知之明,香港社會,尤其媒體,應務必客觀公正地評析。
第五任特首人選,應當做到:在「本土自決」和「港獨」問題上,鮮明地表示捍衛「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政治立場,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在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全面深刻調整的大環境下,重新思考香港定位,既保持香港作為全球最開放經濟體的特徵,又推動香港積極參與國家的對外開放戰略;對待香港傳統核心價值觀,既維護其仍適合香港政治轉變、經濟轉型、社會進步的元素,又引進適合「一國兩制」與時俱進的新元素;對待香港與內地經濟一體化,既堅定不移,又深化部署,引導香港居民明白香港必須融入國家經濟的道理,引導香港企業加入國家產業鏈、價值鏈。
第五任特首既要啃民生問題「硬骨頭」,又要管控階級對立。
責任編輯: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