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鄭曼玲)近來,前海、橫琴、南沙等地相繼出台的建設「廉潔示範區」創新舉措,頗為令人振奮,當中不少措施在現行體制下已具突破性意義,顯示曾經在經濟改革上篳路藍縷殺出血路的廣東,再一次承擔起在體制創新上披荊斬棘的歷史使命。
以橫琴新鮮出爐的廉潔行政措施來看,無論是禁止領導親屬在其管轄區域內經商、限制官員向管理對象借款舉債,還是設立決策終身追責制度、鼓勵獎勵實名舉報,都是切中肯綮的預防腐敗措施。特別是對轄區內公務員的收入情況、本人及親屬的房產投資等情況,實行100%申報、100%核查公示,某種程度上,這已經等同於公眾期盼已久的官員財產公示制度。
不再滿足於雷厲風行「打虎拍蠅」的一時快感,而是細水長流地著手進行廉政制度建設,從「反腐」走向「防腐」,將監督端口前移,把腐敗行為扼殺在搖籃當中,這顯然是一種可喜的進步。而從廣東自貿區新出台的這些防腐措施來看,招招指向腐敗的「七寸」,也不可否認確是一本「好經。」
然而,公眾難免會有一些疑慮,擔心「好好一本經,念著念著就歪了」。這樣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近日新疆阿勒泰市原市委書記王仕斌的落馬,就頗為令人感慨。猶記得2009年,阿勒泰成為中國首個推行官員財產申報和公開的地方,這一破冰之舉當時贏得不少掌聲,也讓阿勒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伴隨著這一制度的推行,王仕斌也成為第一個財產收入被全國人民知道的官員。他的財產申報表格被媒體廣泛報道引用,至今還能在網上找得到。可惜,當年表格中「利用職權收禮」那一欄上大大的「無」字還歷歷在目,王仕斌卻還是「不能免俗」地因為貪腐落了馬。
同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橫琴防腐新規出台前不久,新區的直管領導、那位曾經多次指示敦促建設好「廉政特區」的珠海市委原書記李嘉,也已以身試法,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這就提出了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如果不能找出「好經念不出好和尚」的癥結,那麼,新規越是亮麗醒目,就越有可能成為將來「啪啪」打臉的一記記響亮耳光。
事實上,「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如果重制定輕落實,只將制度貼在牆上、曬在網上、掛在嘴上,必然造成「牛欄關貓」式的制度失效。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強監督的有效性,應在公權同體監督之外,導入以社會力量為主的異體監督,「兩邊夾擊」,才能產生對腐敗「零容忍」的土壤。
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權力過分集中」這個「總病根」,通過改革權力結構,在制度和機制的設計上,以權力制衡權力、以權利制約權力。這樣一來,才有可能使制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切實建起細密、結實的「籬笆」,讓貪腐的「貓兒」無縫可鑽、無處可逃。期待在這一點上,勇於創新的廣東自貿區也能率先垂范,用一部「好經」念出一批「好和尚。」
責任編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