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文匯觀察:誰來拯救裸奔的個人信息

2016-08-27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琳)大學新生徐玉玉的悲劇,引人悲憤也發人深省,到底是什麼扼殺了這位花季少女的生命?輿論把矛頭指向了縱容電信詐騙滋生蔓延的虛擬運營商。

顯然,它是最直接的施害者。事實上,筆者本人每天就被各種莫名的中獎短信或者推銷電話搞的不堪其擾。屏蔽了一批又一批,但依然不斷有新的詐騙電話打過來,似乎永無止境,以至於現在看到170開頭的電話一律拒接。

但是,相比虛擬運營商可能只是業務不規範而被不法分子鑽了空子,更讓筆者憤怒的是到底是誰把信息賣給了這些騙子?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大數據時代,公民個人信息洩露的源頭可能是掌握這些資源的銀行、民航、電信運營商,也可能是醫院、學校等企事業單位。尤其是級別越低的單位,因為在信息安全上的投入也相對較低,很容易被黑客攻破。

近些年,黑客隨意入侵各類系統,從中非法牟利的案件層出不窮。據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近一年時間裡,內地6.88億網民因垃圾短信、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洩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另據360公司2015年對內地231.2萬個網站進行的安全檢測顯示,存在漏洞的網站有近一半。

可見,加強對信息安全的保障才是杜絕徐玉玉悲劇再次上演。目前,根據《刑法》的量刑標準,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最高可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但在實際操作中,違法者多數判刑在一年左右。

筆者以為,犯罪成本如此之低,才是電信詐騙屢禁不止的根源所在。希望徐玉玉的離世能推動內地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洩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的懲處力度,也期盼個人信息保護法能盡快出台,讓裸奔的個人信息能盡快穿上「保護衣」。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