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國特色反腐:15省份撤銷廉政賬戶

2016-09-11

【文匯網訊】存在了近16年的廉政賬戶退出歷史舞台。8月底、9月初,四川、廣東、重慶、新疆、內蒙古、海南等15省份先後撤銷廉政賬戶。這一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據澎湃新聞報道,廉政賬戶,即「退贓賬戶」,是政府設立的賬戶,黨政幹部收受紅包禮金後,如無法退還或收了之後又想上繳,都可繳到此賬戶。日後一旦被查,憑繳款憑證,可減輕或免於處罰。

最早設立廉政賬號的寧波,搶先用了「581」(諧音「我不要」)。隨後,「981」(「就不要」)、「510」(「我要廉」)、「35581」(諧音「送我我不要」)等廉政賬號相繼出現。這些廉政賬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確實起到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積極作用。

為何撤銷?

其實,廉政賬戶自出現就一直存在利弊之爭。據《南方週末》報道,廉政賬戶曾在貴州等省份廢除過一次。幾年後,一些撤銷過廉政賬戶的地方在爭議中又再次將其恢復。這一次,是廉政賬戶第二次被撤銷。兩立兩廢的背後,正是中國特色反腐的真實寫照。

有人認為,廉政賬戶讓不想收錢的官員,既沒有拒絕賄賂顯得太「另類」,又能悄悄退錢將自己「洗白」,是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同時,讓官員自己上繳到廉政賬戶,自動消化「腐敗存量」,減少查處腐敗的成本。

媒體評論員士心認為,廉政賬戶成為很多貪腐官員的「擋箭牌」,不能消除腐敗卻縱容並助長腐敗風氣。不過,廉政賬戶最受人詬病的,是於法無據。刑法對受賄罪的認定,是「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達到一定數額就要立案追究,沒有交了錢就可免處罰的條款。

因此,他呼籲,早些終結這種與法治精神相悖的反腐「怪招」。

有何意義?

有關人士認為,撤銷廉政賬戶意味著紀檢部門堵上了幹部違規收受「禮金」的退路。

「撤銷廉政賬戶是件好事,斷了腐敗者的退路。」黔南州一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可督促幹部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堅決當面拒收禮金。

新疆紀委8月11日表示,「廉政賬戶的撤銷,可打消少數人把廉政賬戶作為『掩體』實施違紀違法行為的僥倖心理,也利於迅速準確查明黨員幹部是否存在違紀違法行為。」

媒體評論員吳國強認為,撤銷廉政賬戶,堵住違規收受禮金後路,對其「釜底抽薪」。對頂風違紀,不收斂、不收手的黨員幹部,堅持「零容忍」,堅決淨化政治生態,營造山青水秀的為官環境。

還有專家認為,撤銷廉政賬戶是大勢所趨,意味著黨風廉政建設升級換擋,擠壓腐敗灰色地帶。

如何對待紅包?

廉政賬戶註銷後,公職人員該如何對待紅包禮金?其實,早在今年年初,新版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就給出了答案:收送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或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禮金禮品,都是違紀,都要視情節給予相應紀律處分。

8月19日,深圳市紀委在宣佈取消廉政賬戶時,也特別強調,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有關規定,增強廉潔自律、主動拒收「紅包」的自覺性。

近日,廣東省紀委宣佈註銷廉政賬戶,要求今後黨員幹部違規收受「紅包」按頂風違紀處理。

隨著《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實施,反腐關口前移,註銷廉政賬戶等於從源頭上堵住漏洞。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