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廣東等7省註銷廉政賬戶 防貪官「收大交小」

2016-08-15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鄭曼玲 )近日,廣東省紀委發出《關於註銷廉政賬戶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設立的廉政賬戶一律註銷,該賬戶餘額全部上繳同級財政部門,今後黨員幹部違規收受「紅包」將按頂風違紀處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曾有17個省份設過廉政賬戶,近期已有廣東、四川、貴州等7省相繼撤銷。這意味著,設立至今十餘年、供官員主動上交「紅包」的「廉政賬戶」行將結束歷史使命,輿論稱此舉顯示當局對腐敗行為零容忍的決心。

廉政賬戶最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現,1999年,江西一些地方開始設立「拒禮拒賄資金賬戶」。2000年,浙江寧波設立「581」(諧音「我不要」)廉政賬戶。隨後,江蘇、遼寧等多省市都開設了廉政賬戶。

2011年底,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通知,提出將深入治理收送紅包問題,在粵省和各地級以上市統一設立廉政賬戶,國家工作人員對因各種原因無法當場退回的紅包,應在1個月內上交同級紀檢監察機關,或存入廉政賬戶,並領取憑證。對沒有全額上交或存入廉政賬戶的,以及在收送紅包一方接受調查後才上交或存入廉政賬戶,仍按違紀論處。

數額驚人 成「灰色地帶」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全國31個省區市中,至少有17個省級紀委設立或者曾經設立過廉政賬戶。各地的廉政賬戶設立之後「效果」都不錯。廣東省曾經在紀委全會中曬出廉政賬戶,僅2012年初到2014年8月兩年多時間裡,全省各級廉政賬戶收繳的紅包禮金數量已經超過9600萬,接近一億元。而腐敗「重災區」山西省2015年設立廉政賬戶後,開通14個月即收到錢款多達1.7億元。

應該說,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廉政賬戶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不少案例披露,有的貪官利用廉政賬戶「邊退邊收」,或者收大交小,造成反腐領域的「灰色地帶」。

為此,近段時間,內地多個省份陸續傳出撤銷廉政賬戶的消息。8月初貴州省紀委監察廳發佈公告,決定從8月2日起撤銷「中國共產黨貴州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廉政賬戶,要求黨員當面拒收禮金,否則按照最新修訂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違紀處理。

8月中旬,廣東省紀委亦發出「撤銷廉政賬戶」的通知,要求黨員幹部增強廉潔自律、主動拒收「紅包」的自覺性。通知指出,今後黨員幹部凡遇到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消費卡應當場拒收。確實無法拒收的,應立即按幹部管理權限報告紀檢監察機關處理,並書面註明送「紅包」的人員、時間、地點和緣由。不及時報告或沒有全額上交的,將依照《紀律處分條例》相關規定按頂風違紀處理。

責任編輯:千陽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