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楊帆)從2013年12月底到今天9月24日,中央深改組成立已達1000天,全面深化改革歷經夯基壘台、立柱架樑的關鍵3年。
千日間,中央深改組共舉行27次會議,審議162份改革文件,涉及經濟、司法、民生、黨建、反腐等眾多領域,平均每6天審議一件,力度之大,範圍之廣,頻率之快,世人矚目。
正如官方所言,「各領域標誌性、支柱性改革任務基本上已經推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主體框架正在逐步確立。」
當下一段時期,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施工高峰期、落實攻堅期,同時需謹防「改革疲勞症」、「官員懈怠病」的滋生和蔓延。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一些改革舉措立意很好卻半途而廢,便是前車之鑒。因此,中央強調,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氣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確保改革方向不偏離、改革任務不落空。
世界知名未來學家凱文•凱利在其名著《失控》中推崇的「分佈式」觀點,也許不一定適用於中國國情,但其對蜂群、大腦等組織形態的分析卻富有啟迪:基層個體自由裁量權和能動性的發揮,能以較低的成本聚合成整體系統的有效運行。
特別是對於一個逾十億級人口、發展極不平衡、國情千差萬別的新興國家來說,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要想真正地落地生根,現在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基層首創精神的煥發,更離不開民間力量的參與。
所以,中央在深改組多次會議中強調,要以最大限度調動地方、基層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鼓勵和允許不同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強調改革成效,要讓基層來評判,讓群眾來打分。
中國的改革是一場革命,改革方式的改革何嘗不是一場挑戰。從這種意義上講,深改組千日之後,氣不可洩,中國改革仍需洪荒之力。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