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海外網報道,26日,「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在西安舉行,研討會邀請來自國內和英國、法國、日本、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文化研究領域專家,致力於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文化、文明形態的梳理、整合、研討,實現推動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
大會由主會場與三個分論壇組成,分別是智庫分論壇:對接智慧,激發「一帶一路」的時代活力;媒體分論壇:搭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橋樑;企業分論壇:深化務實合作,共享「一帶一路」新機遇。與會中外嘉賓將在主會場和三個分論壇進行精彩發言。
人民日報社編委、海外版總編輯王樹成在分論壇上發表題為《奏響「一帶一路」大時代中的絲路樂章》的主旨演講,就「媒體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和使命」提出四點倡議。
以下為王樹成演講全文:
媒體界的各位同仁: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西安,共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媒體交流合作大計。
今天,在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舉辦這場國際研討會,具有特殊意義。早在2100多年前,漢代使者和商人從長安出發,伴隨著東來西往的陣陣駝鈴,拉開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序幕,也開闢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從此「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東西方文明相互交織、包容互鑒,演繹出世界文明史上令人驚歎的絲路傳奇。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來,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響應。用行動加入朋友圈,成為許多國家的選擇。用行動為中國方案「點讚」,也成為潮流。在這個朋友圈裡,中國發佈消息,他們積極點贊、評論;中國伸出合作的橄欖枝,他們熱情相迎。
沿線65個國家,共有44億人口,佔全世界人口的63%。覆蓋國家的外貿、外資流入,每年增速分別是13.9%和6.5%,高出全世界平均增速一截。「一帶一路」願景為中國與廣大沿線國家致力於共同圓夢、追求美好生活描繪了宏偉藍圖。
據專家測算,在未來10年內,「一帶一路」朋友圈的國家整個出口將會占世界的1/3,真正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三極」。「一帶一路」為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媒體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和使命」,這是擺在所有沿線國家媒體面前的一個問題,因為文明之間的對話,仰賴於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心靈溝通,離不開各國媒體架設起交流的橋樑。
在這裡,我想就這個問題表達四點思考,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一、要關注「合唱」,摒棄雜音、噪音。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順應國際大勢、切合時代主題、惠及長遠發展的一項偉大戰略構想。甫一提出,因其既有厚重歷史感,又有鮮明時代性,在沿線國家乃至西方社會掀起熱潮,並引發高度關注和廣泛參與。
但我們也注意到,熱議之外,也不乏噪音、雜音:諸如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文明衝突論、地緣衝突論,不一而足。
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噪音、雜音在各沿線國家的「一帶一路」實踐中不攻自破。「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不是中國要謀求什麼勢力範圍,而是要攜手沿線各國互利共贏、協同發展;不是要營造中國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不是搞單向輸出或強加於人,而是要各國共商、共建、共享。
噪音雜音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些西方國家失勢後的心理失衡。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多國響應和積極參與的現實,表明絲路沿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始從困惑中覺醒,選擇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之路,還原世界的多樣性。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一帶一路」被稱為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全球經濟振興計劃,旨在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21世紀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補全球化短板,推動全球化從部分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方向發展。事實充分說明,當今世界經濟的運行,不能再簡單地依賴歷史慣性,更不能僅以西方規劃作為參照系。
沿線國家媒體應認清世界大勢,不為雜音噪音所擾,努力講好「一帶一路」上的偉大實踐,共奏「平等、合作、開放,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時代和聲。
二、要書寫實踐,講好絲路故事。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三年來,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中國已同30多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2015年,中國同「一帶一路」參與國雙邊貿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49個國家的直接投資近150億美元。
如今,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投行」正式運營,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等陸續組建;中泰鐵路、土耳其東西高鐵、匈塞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加快推進……從馳騁於亞歐大陸的中歐班列到非洲東海岸的道橋施工現場,從中南半島的跨國鐵路項目到南亞次大陸的現代化港口,「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為相關國家和人民帶來豐厚福利。
牛津大學教授彼得·弗蘭科潘有本新書叫《絲綢之路:新的世界史》,裡面的論述打破了近代歐洲學者杜撰出來的「歐洲中心論」神話。他說,「幾千年來,正是東西方之間的地區,即把歐洲與太平洋聯繫在一起的地區,構成地球運轉的軸心。」連西方人都已經承認的偉大實踐,是沿線國家媒體大力報道的生動素材,更是媒體同行應予濃墨重彩的華麗序章。
三、要合作交流,弘揚絲路精神。
由人民日報主辦的「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迄今已經舉辦3屆,成為參與國家最廣、媒體數量最多的全球媒體峰會。今年論壇所形成的「一帶一路全球媒體協作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媒體聯盟」「一帶一路新聞報道多語種服務雲平台」等六大成果,夯實了雙邊和多邊媒體合作,展現了傳媒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巨大能量。
互聯網時代是信息互聯、互通的時代,是資源整合的時代,也是思維方式和資訊接受方式大變革的時代。亞歐等沿線國家的媒體應該攜手合作,聚焦「一帶一路」主題,弘揚絲路精神,在內容互換、資源共享、人員交流、業務培訓上加強互動,聯合開發新技術、新應用,聯手共建合作媒體,共同舉辦網絡論壇、媒體協會、採訪活動,為促進民心溝通,推動產業對接,當好市場融通黏合劑,畫出情通意合同心圓,為攜手打造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絲綢之路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幫助更多的國家和企業從「一帶一路」建設中互利共贏。
四、要整合智慧,推動民心相通。
「一帶一路」體現著相知相通。正是民心相親跨越了各種艱難險阻,才有了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經、馬可波羅東方遊記等史詩故事,才譜寫了中國和沿途各國人民千古傳誦的友好篇章,推動了不同文明之間的融通互鑒。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在移動化、社交化的時代,媒體已打破單一的傳播形態,無論是紙質媒體,電視媒體,都借助於網絡發展自身形態,擁有了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強大的社會動員力量。「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十數億網民,媒體要借助於媒體融合的大勢,攜手合作,相向發力,積極設置議題,組織線上線下互動合作,廣泛參與,整合智慧,為「一帶一路」建設凝心聚力,演奏新時代的絲路樂章。
各位同行!
基辛格博士在《世界秩序》一書中說,「評判每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我也希望,當歷史評判我們這一時代的媒體時,我們沒有因忽視「一帶一路」這個最宏大和最重大課題而留下遺憾。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