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10月25日,2016中國(成都)「一帶一路」資本創新論壇在天府國際基金小鎮舉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美國杜克大學教授、西南交大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高柏,香港交易所中國客戶關係及市場推廣助理副總裁劉冬雲,以及以色列、波蘭等國駐成都領事館官員等中外經濟專家、企業家、資本界精英等500餘人,濟濟一堂,共同探討「一帶一路」資本創新策略。
本次論壇由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金融辦、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每日經濟新聞社共同承辦,論壇圍繞「一帶一路」戰略與向西開放、資本新選擇、機遇與挑戰三大主題展開。嘉賓們為金融資本支持企業「走出去」理清思路,分享「一帶一路」建設的經驗與案例,並就全球資源與國際資本合作、「一帶一路」與沿線各國的戰略對接等各抒己見。
「一帶一路」贏世界支持
目前,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巨變,原有的規則正在被打破,一種新的秩序正在構建。「進入新世紀,氣候、反恐等逐步成為國際重要問題,光靠G7不足以拯救世界。於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G20誕生了。」阮宗澤說,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對中國充滿期待,「中國版」的全球化戰略「一帶一路」隨之出爐。
「『一帶一路』倡導共商、共建、共享,其核心是互利共贏。」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霍建國說,「一帶一路」贏得了世界普遍支持,較以往十分少見。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則認為,以前全球區域合作都是以規則為導向,「一帶一路」則掀開了以發展為導向的新篇章。
不斷拓展金融支持手段
「以色列全國人口不足900萬,比成都的人口還少,但我們國家在創新、信息、農業、新能源等方面具有很強優勢。」以色列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諾子博介紹,近年來,中國企業為以色列企業提供的創業投資達5億美元,40%以上的風險投資來自中國企業,雙方在創新創業、金融支持等方面有很好的合作,期待在「一帶一路」戰略中能得深化。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一帶一路」需要強大的金融作支撐。」霍建國建言:要充分發揮好亞投行的積極作用,不斷擴大絲路基金的支持功能,探索人民幣專項債券的可能性,全面拓展同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
責任編輯: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