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訪港旅客緩和 9月零售跌幅收窄

2016-11-03

【文匯網訊】(記者 殷翔) 香港零售業跌幅收窄。政府統計處3日公佈9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較去年同期下跌4.1%,較8月份的10.5%按年跌幅收窄。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9月份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按年下跌3.9%,亦較8月按的按年下跌11%為低。政府發言人指出,9月份零售業銷售的按年跌幅明顯收窄,相信部分原因是該月訪港旅客人次跌幅緩和,減輕對零售業銷售的拖累;而部分則是在外圍環境稍為回穩下,市民的消費意欲有所改善所致。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認為,本港零售業「寒冬」能否過去,很大程度取決於內地消費額能否回升。

電器珠寶汽車跌幅最大

政府統計處公佈9月份的零售業銷售總貨值約為338億元,較去年同月下跌4.1%。今年首9個月合計的零售業售業總銷貨價值則較去年同期下跌約9.6%。當中以電器及攝影器的銷貨價值跌幅最大,較去年同期下跌12.8%,其次為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12.3%)、汽車及汽車零件(11.2%)、雜項耐用消費品(6.1%)、書報、文具及禮品(3.4%)、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3.1%)等。

總銷貨價值錄得按年升幅的零售商貨品則包括其他未分類消費品(2.6%)、服裝(1.8%)、眼鏡店(1.7%)、藥物及化妝品(銷貨價值上升1.2%)與燃料(0.4%)。

鄭偉雄表示,過去兩年來零售業的持續下跌,已令本港銷售總貨值跌至2011年的水平,銷售基數已大大下降,9月份零售業數據中止接近10%的跌幅令業界鬆了口氣,顯示持續近兩年的下跌可能接近尾聲。他指出,本港零售業逾30%是由內地旅客的消費力支撐,逾60%是本地消費,而近年本地消費力保持穩定,內地消費則隨着訪港數內地客人數的下跌、和消費傾向的轉變而時續下跌。

他續說,現時內地客消費主體是普通階層,主要購買衣物、化妝品、鞋、包等日用品,不像以往有大量的「豪客」以購買奢侈品為主,「雖然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吸引外國旅客,但外國客的消費主要集中在食宿方面,不像內地客以購物為主要訪港目的之一,對本港零售業的貢獻有限。」

鄭偉雄認為,兩年來業界已普遍調整經營策略、控制經營成本應對「寒冬」,若內地客訪港數字能保持回暖,相信不會出現大規模倒閉及裁員潮,惟零星的倒閉結業事件仍難避免。

責任編輯:星空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