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珠三角工廠轉接中高端訂單 港商:緬甸正如成長小孩

2016-11-21
緬甸仰光的街頭一景。緬甸仰光的街頭一景。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李昌鴻)從珠三角遷至緬甸的港商,有一部分全部關閉中國內地工廠,但大部分港商仍在珠三角保留工廠,只是規模日益收縮,留下一些有經驗的熟練員工,給公司做小批量中高端和急需交貨的訂單。有的則是將設計、打板和國際營銷業務放在珠三角。

在緬甸仰光設塑膠廠的港商何廣健告訴記者,因深圳和惠州工資持續大漲,他將深圳數百人塑膠廠轉到緬甸,只在深圳留下一些與塑膠相關的中高端業務打板、設計和國際營銷,人數不到20人。港資鴻喬(緬甸)製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賴先生表示,他們惠州製衣業務也有大幅收縮,那裡只是服務緬甸工廠生產布料、倉儲和國際營銷等。

福源製衣(緬甸)有限公司老闆之一、負責中山業務的港商辜偉明告訴記者,他們中山工廠目前只接小批量要求高、比較急的訂單,因為中山成本高,規模只會日益收縮,但工人熟練,效率又高,他們的效率相當於緬甸工人的1.5倍,因此,暫時一兩年他們不會關掉中山工廠。

港商趙文輝也表示,他在東莞鳳崗的工廠規模也會是日益收縮,主要是做一些要求高工藝較為複雜的訂單,過幾年當緬甸工人能夠熟練接複雜工藝的訂單,東莞工廠也會慢慢裁員關閉。因高成本的壓力和訂單的日益萎縮,他估計東莞工廠也就大概只有五年的機會。

緬甸作為東南亞的窪地,不但吸引了中國珠三角大量工廠,而且也吸引了在越南、柬埔寨投資的港商,因為這些地方同樣面臨著成本日益上升問題,他們要麼縮減工廠規模;要麼關閉當地業務,將產能持續轉入緬甸。

越南人工成本也高企

早前從珠三角遷往越南和柬埔寨的港商,在當地經歷5-8年的發展後,也面臨發展的諸多問題,包括成本不斷上升。目前,越南工人每月工資約250美元,柬埔寨約200美元,而緬甸是100美元,他們分別是緬甸的2.5倍和2倍,並且前兩個國家工資仍在不斷地上漲,而越南時常因中越兩國南海之爭出現反華,柬埔寨則人力資源不足。因此,許多港商不得不調整他們的策略。

有的港商是逐步縮小在越南或者柬埔寨的業務。港資順發製衣(緬甸)總經理彭康文告訴記者,緬甸是他們在東南亞的最後一塊寶地,機遇巨大。緬甸有5400萬人,三年前他在該公司柬埔寨分公司任主管,工廠有1000多人,以前加班需要120美元,現在要200美元,而且柬埔寨只有400多萬勞工,人力不夠,因此當他老闆想擴大投資時,他便強烈建議老闆放棄柬埔寨,轉向緬甸投資,於是便開設了現在佔地10畝的工廠。

港資鴻喬(緬甸)製衣母公司鴻豐國際貿易在越南也設有大型工廠,因越南成本持續上升,鴻豐國際正計劃對其越南業務進行縮減和調整,其總經理賴小姐最近赴越南召開相關工作會議,待處理好後,她準備在緬甸工廠附近再建大型廠房,以迎接原本來自越南工廠的業務。

珠三角許多給服裝和製鞋等行業配套的膠袋廠,同樣跟著港商朋友轉戰緬甸,以把握緬甸低成本的機遇。記者在仰光遇到在東莞鳳崗開設膠袋廠的港商趙文輝,在他眼裡,緬甸就像一個正在成長的小孩,將有十幾二十年的發展機遇。

現年40歲的趙文輝,正與太太一起到緬甸落實膠袋廠的開業準備,他告訴記者:「我在合作夥伴龐志偉的介紹下,來緬甸考察兩個月後,便決定在緬甸開廠,目前機器設備已安裝完畢,自己從東莞帶三個技術工人來緬甸,分別負責印刷和吹料等,並聘請華人任翻譯和司機,請了十幾個當地工人,目前正在緊張地培訓,而他的工廠於10月底投入運營。」

港商:緬甸正如成長的小孩

談起東莞工廠,他皺了皺眉說,2000年,他在東莞鳳崗投資2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膠袋廠,請了20多人,高峰時是2005年,那時工人達50人,但此後因成本快速上漲,現在東莞工人包吃住要4500-6500元,壓力很大,而業務從高峰時期的每月300萬元大跌至150萬元。現在內地生意很難做,很多廠轉到越南、印尼和緬甸等地,他們在當地訂購膠袋。

他在仰光打聽四處尋找租最便宜的工廠,但租金仍有些貴,每平米要2.5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7元,較東莞工廠高55%,但緬甸人工成本只有東莞的五分之一,出口又免關稅,大量製衣、製鞋等搬遷過來,將帶來大量業務機會。因此,他形容緬甸就像小孩子,正處於成長期。他現在是一個月來緬甸待兩周,在東莞和香港公司各待一周,香港和東莞工廠分別由太太和岳父幫忙打理。

責任編輯:東方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