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瞭望》刊文:堅定文化自信,築就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

2016-12-17

【文匯網訊】19日出版的《瞭望》新聞週刊第51期將發表慎海雄署名文章《堅定文化自信,築就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 全文如下:

堅定文化自信,築就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

文/慎海雄

摘要: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是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與兩年前發表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一脈相承。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思想深邃,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芒,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的又一重大創新成果,是指導黨的文藝工作和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必將極大地推動我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激勵下,廣東廣大文藝工作者緊緊圍繞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火熱實踐,以昂揚的風貌、出色的才華和勤奮的創作,熱情謳歌人民偉業,精勤聚焦時代精神,不斷續寫嶺南文化新篇章,為人民群眾奉獻了大量優秀的精神食糧,文藝領域呈現了可喜的新變化、新氣象,廣東文藝綜合實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全國文化發展大格局中唱響了「廣東聲音」。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和行動,以更高的認識、更大的熱情、更實的舉措推動廣東文藝繁榮發展,努力推動廣東做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排頭兵;做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排頭兵;做堅定文化自信、築就文藝高峰的排頭兵。

堅定文化自信,更好肩負文藝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文化自信。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需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我們精神力量的源泉;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如果失去了文化自信,哪怕這個國家的歷史、資源多麼值得自豪,也難以建立抵禦外來滲透、顛覆的精神支柱。美國人很自信,但並非因為其歷史,而是他們自以為其價值觀、其「主義」最好;地中海有的國家歷史很輝煌,但悠久的歷史對近年的亂局也無濟於事;中東一些國家資源富得流油,但面對西方陣營的侵略、滲透也徒喚奈何。我國當今的強大和歷史上曾經的軟弱形成鮮明的對比,根本的不同點也在於我們今天有了「四個自信」!魯迅先生說過,「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負有這樣使命的文藝工作者,要在火熱的新時代築就文藝高峰,首要的就是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大事業,需要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我們必須從這樣的站位和視角來看待和認識文藝工作,認清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重要責任,胸中有大格局,眼裡有大視野,手中有大製作。要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回答時代課題。

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關鍵要用作品說話。我們要挖掘好廣東文藝資源的「富礦」,繼往開來、開拓創新。要在盤點經典中增強文化自信,在對話經典中激發創作靈感,在致敬經典中再創時代經典。結合建軍90週年、迎接黨的十九大、改革開放4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建黨100週年等重要時間節點,重點創作生產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謳歌時代的精品力作。善於發掘和表現人世間的真善美、表現人內心深處的溫暖感、向上感,記錄時代風雲,生動描繪當代中國、廣東的社會發展變化,藝術再現廣東改革先鋒、各行各業追夢圓夢的勞動者,把當代中國人、廣東人的精氣神寫出來、傳下去,更好激發全社會奮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心裡有人民,在創作導向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於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

廣東百年來之所以經典作品迭出,文藝大家輩出,核心原因是廣東人的務實精神、開放意識起作用,是作家、藝術家來自人民、為了人民、接受人民檢閱的創作心態起作用。何柳堂的《賽龍奪錦》、馬思聰的《思鄉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都是關注人民、聚焦時代的作品;「兩高一陳」創建的嶺南畫派,是直面時代、折衷中西的創新成果;歐陽山的《三家巷》、秦牧的《藝海拾貝》、陳殘雲的《羊城暗哨》,是聚焦百姓生活、記錄時代風雲的精品力作;大批獨具一格的嶺南戲劇佳作,是廣東戲劇家們面向百姓、面向生活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無一不是以人民為創作之源、以人民為鑒賞之母、以人民為評判之師的。廣東文藝工作者要傳承這種深深的人民情懷,按照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要求,堅定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自覺以人民為表現主體,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用筆墨光影生動立體地聚焦人民、呈現人民。

勇於創新創造,努力築就廣東文藝高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必須發揮好創新優勢。

要把創新貫穿到文藝創作生產的全過程,致力營造「鼓勵創新、拒絕平庸、寬容失誤」的文藝創作環境,努力推出更多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彰顯嶺南特色的扛鼎之作。創新觀念,克服經驗主義和模仿心態。想方設法增強原創能力,抓源頭、抓劇本,落實好戲曲、電影孵化計劃,抓好文本、詞曲等基礎工作,推出更多有原創價值、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文藝作品和文化品牌。要善於運用各種現代技術和藝術元素,積極探索體裁、形式、風格、內容的創新,提升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要大力推動文藝創作生產的跨界合作,推動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推動文藝與科技的融合,文藝與金融的融合,要推進文藝各門類的融合。要以嚴肅認真的精神對待藝術創作,力戒浮躁,努力追求藝術品的至善至美。要適應網絡化、數碼化等新形勢,主動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新要求,大力發展網絡文藝,要以實施網絡文藝精品創作和傳播計劃為龍頭,鼓勵推出更多優秀網絡原創作品。

堅守藝術理想,大力培養德藝雙馨的文藝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應該用獨到的思想啟迪、潤物無聲的藝術熏陶啟迪人的心靈,傳遞向善向上的價值觀。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以此為堅定的追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把崇高的價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導人們向高尚的道德聚攏。偉大的文藝展現偉大的靈魂,偉大的文藝來自偉大的靈魂。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含有雋永之美、永恆之情、浩蕩之氣。作文先做人,德為藝之魂。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說到底,名家大師影響我們的不僅僅是他們的作品,更是他們的精神和道德情操。文藝工作者要立業先立德、為藝先為人,做到創業與修身共進,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贏得社會尊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是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現在一說到黨的領導,個別人就會說黨的領導就是干涉、就是束縛,這顯然是片面和錯誤的。

需要強調的是,第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文藝家的創作確實是個性化勞動,應當予以尊重,但文藝作為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同基本的經濟政治制度緊密相連,始終有一個立場、性質和方向的問題。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既是方向原則的把握,也是落實到對文藝創作特別是一些重大題材作品、重點文藝項目的有力引導上。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使文藝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二,要遵循文藝規律,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這一點,習總書記明確強調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文藝工作,要用符合文藝規律的方式領導文藝事業。我們要深刻理解總書記的指示,遵循文藝規律,要用符合文藝規律的辦法來領導文藝,更好地釋放文化藝術生產力。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是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現。廣東文藝工作者要牢記習總書記的殷切希望,緊緊抓住創作優秀作品這個中心任務,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築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文藝高峰中彰顯文化自信的力量。

(作者為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瞭望新聞週刊》2016年12月19日第51期)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