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12月23日,解放軍報刊發文化時評文章《大河不只是大河》,「大河不只是大河。大河蘊藏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以下為文章詳細內容:
這兩天,一則文化新聞成為網絡熱點:祖國寶島的一位「文化名人」,到香港大學作《一首歌,一個時代》的演講,沒想到遇到全場觀眾同唱歌曲《我的祖國》。這多少令這位名人有點意外,發表《大河就是大河》作為回應,稱「有時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罷了」。
大河不只是大河。大河蘊藏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條大河,記載著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匯聚著革命先烈為民族解放和獨立而拋灑的熱血,翻騰著一個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的古老民族的深厚情感。稻花不只是稻花。這飄香兩岸的稻花,寄托著人民對來之不易的和平的珍惜與渴望,對當家做主美好生活的自豪與喜悅,對未來奔向小康的憧憬和期盼。
「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歌聲,是時代的回聲,是一個通過藝術形式將「小我」上升為「大我」「個體」融合進「集體」「家」匯聚到「國」的文化傳播。愛國主義,一直是我們歌聲的主旋律;讚美英雄,一直是我們歌聲最閃亮的坐標。有人想通過各種方式、各種手段否認愛國主義,通過各種網絡謠言、「考證」、調侃、戲說來達到「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醜惡目的,只能是癡人說夢:香港大學校園裡那飽含深情的歌聲,就是響亮回答。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