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青海第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召開

2017-01-15
青海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現場。(特派記者唐瑜 攝)青海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現場。(特派記者唐瑜 攝)
青海省代省長王建軍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特派記者唐瑜 攝)青海省代省長王建軍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特派記者唐瑜 攝)
與會代表在認真聽閱報告。(特派記者唐瑜 攝)與會代表在認真聽閱報告。(特派記者唐瑜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唐瑜 西寧報道)1月15日上午9時,青海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在青海省西寧市召開。青海省代省長王建軍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2016年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8.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2016年,青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化解59萬噸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商品住房庫存面積下降25.6%。重點企業債務風險得到有效化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累計降低企業各類成本近60億元。加大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力度,補短板取得明顯成效。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向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新能源穩步發展,新材料、裝備製造業分別增長14.8%、35.1%,園區集聚效應明顯增強。農牧業向特色化、優質化發展,注重培育高原綠色、有機、富硒農畜產品品牌,種植業結構逐步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取得新成效。服務業向專業化、新型化發展,新業態不斷湧現,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首次超過工業,消費呈較快增長態勢,旅遊總收入突破300億元大關。投資結構日益改善,一產投資增長7.4%,三產投資增長31.5%、比重達到58.6%,民間投資增長9.4%、實現由負轉正。通過創新適應新需求有效供給,實現了結構更優、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發展。

基礎設施持續加強

報告稱,青海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聚焦薄弱環節,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形成,9個重點公路項目建成通車,格敦鐵路飲馬峽至馬海段開通運營,「暢通西寧」工程進展順利,果洛機場通航,曹家堡機場總體規劃獲批。水利工程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引大濟湟調水總干渠開閘通水,西干渠和北干二期開工建設,蓄集峽水利樞紐、黃河干流防洪、拉西瓦灌溉等重點水利工程全面推進。綠色能源示範省建設正式啟動,清潔能源首度跨省消納,光伏裝機接近700萬千瓦。果洛三縣聯網工程圓滿完成,「電力孤島」並網,實現了全省大電網縣域全覆蓋。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速,寬帶青海建設加快推進,西寧入選「寬帶中國」示範城市,全國首個藏文搜索引擎「雲藏」上線。所有這些都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後勁。

協調發展持續提升

青海省城鎮化水平繼續提高,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提速升級,縣域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16個美麗城鎮、300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年度任務全面完成,群科鎮、茶卡鎮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城鄉發展更趨協調,新建改建農村公路7000公里。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啟動,39.4萬群眾飲水標準顯著提高。率先在全國推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完成151個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區域格局不斷優化,東部城市群龍頭帶動作用持續增強,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順利推進。支持海西轉型發展40條舉措落地見效。環湖、青南地區生態產業加快發展,平安與振興工程持續推進。優勢互補、彰顯特色、競相發展的城鄉區域格局正在形成。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青海省堅持生態保護與制度建設同抓、工程治理與自然修復並重,馳而不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面展開,省州縣鄉村五級管理實體完成組建,「點成線、網成面」的管護體系正在形成,年度任務圓滿完成。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構建,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開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製試點,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健全。重大生態工程紮實推進,三江源二期、祁連山、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快實施,生態狀況日益好轉。重點生態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木裡礦區生態環境整治完成階段性任務,主要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5.5%,湟水河出省斷面Ⅳ類水質比例達83.3%,預計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左右,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全面完成。各族群眾守望蔚藍天空、呼吸清新空氣、喝上健康乾淨水的願望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綠色獲得感不斷提升。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

青海省堅持夯基壘台、立柱架樑,以三大「國字號」改革為牽引,著力抓好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削減和下放行政審批409項,省市(州)縣行政服務中心全部建成運行,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全面公佈。商事制度改革有力有序,實現省市縣三級「五證合一、兩證整合、一照一碼」,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新增市場主體超過7.3萬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確定建設創新型青海「三步走」目標,全面啟動青海大學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健全品牌質量監測體系。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成,填補了青海空白。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出台國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政策意見,省國投公司、鹽湖股份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省屬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01.1%,國資國企實現提質增效。財稅金融改革穩步推進,整合安排財政資金,支持設立10個政府引導基金,有效撬動了社會資本投入。全面推開「營改增」,完成資源稅改革任務,實現稅制平穩轉換。直接融資突破600億元。普惠金融綜合示範區落戶青海。開放帶動戰略深入實施,開通西寧飛往東京、吉隆坡的航線,國際航線達到6條,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萬人次。首趟中歐班列青海號順利投運,曹家堡保稅物流中心正式封關運營。精心組織青洽會、環湖賽等重大經貿文體活動,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55億元,增長10.8%。對口援青合作取得新成效。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青海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75.5%。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全方位構建和落實「1+8+10」政策體系,建立駐村幫扶「123」工作機制,易地搬遷扶貧項目開工率和工程進度均居全國前列。東西部扶貧協作與對口援青層次不斷提升。6個縣、400個村11萬人實現「脫貧摘帽」。海西州率先在全省實現脫貧清零。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新增城鎮就業6.35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19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89%,建成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34家。社會事業加快發展,15年免費教育穩步實行,青海師範大學新校區、三江源民族中學、省級文化「三館」和安多藏語譯制中心建成投用,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2%。「健康青海2030」行動計劃啟動實施,綜合醫改持續攻堅,各族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看病遠」的狀況明顯改善。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和《規劃》實現中期目標。實施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8.06萬套、農牧民危舊房改造6.5萬戶。公共安全水平鞏固提升,食品藥品和安全生產形勢平穩,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及時妥善處置門源與雜多地震,做好救災恢復工作。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物價漲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1.8%,為近十年來最低。隨著民生福祉水平的持續提升,各族群眾的幸福感不斷增強。

王建軍報告稱,在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向全省人民承諾的民生十件實事已全部兌現,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低保等13項民生指標調標任務已全部完成。他說,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要看到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任務依然艱巨;部分企業盈利空間收窄,實體經濟發展依然困難;民間投資活力不強,投資增長支撐和後勁依然不足;財政收支壓力加大,居民增收渠道依然不寬;脫貧攻堅難度很大,需要補齊的短板依然較多;政府自身建設存在薄弱環節,效率不高、作風不實等問題依然存在。

王建軍表示,2017年,青海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聚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先行區、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建設,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綠色發展,著力深化創新驅動,著力補齊發展短板,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推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取得新成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