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昨日,特首梁振英在立法會宣讀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今日大公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作為一份具有承上啟下意義的施政報告,梁振英就其任內的施政內容和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回顧,並提出了一些新建議。報告清晰而齊全,涵蓋了經濟、「一帶一路」、創新及科技、房屋及土地利用、環保及自然保育、交通運輸、扶貧安老助弱、退休保障及人口政策、教育和青少年發展、體育及文化、醫療衛生、市政地區行政及管制等十二個關乎香港經濟、社會民生的領域。以下是評論全文:
梁振英演講過程儘管依然出現一些「雜音」,但最終得以順利完成,寓意「香港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儘管當下有不同的民意取向,但港人都要堅持共識:「用好機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諧共融」。
五年施政為港奠定基礎
經濟溫和增長,通脹持續下降。政府近幾年在發展經濟上除了穩定本港的優勢產業外,還注意尋找向外拓展的空間。
首先是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在2015年簽訂的《服務貿易協議》被認為是CEPA的升級版,旨在進一步推進香港與內地貿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善於利用廣東自由貿易實驗區前海、南沙和橫琴片區帶來的政策優惠和稅收優惠,尋找北拓空間;在金融服務方面,積極推動「深港通」的落地和積極著手加入「亞洲投資銀行」。其次是積極回應「一帶一路」建設。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帶一路」辦公室,並由專員負責;2016年4月舉辦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對柬埔寨、白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步放寬簽證並設立教育基金以促進文化交流。再次,傳統優勢行業的做大做強。除金融業拓展內地和「一帶一路」市場外,建築、法律和仲裁,都借助廣東自貿區進行復製推廣;會展業用地則短缺了13萬平方米,需進行擴建;創意產業要確立香港作為創意之都的地位,全方位提升電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航運物流業方面,則在全球航運業走勢低迷下借助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來提升珠三角西岸所帶來的業務量。最後,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上,創新及科技業的發展被寄予厚望。「創新科技不是空喊口號,而是未來香港經濟的重要發展動力」。政府除了新近簽訂的落馬洲河套協議外,還將投入180億港元完善香港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包括倡議大學成立「知識轉移辦公室」、20億元投入「院校中游研發計劃」、資助6所本地大學成立120間科創初創企業及「科技券」計劃等。
土地房屋方面做好鋪墊,靜待收成。梁振英上任主要的綱領就是增加土地房屋供應。有人現在詬病梁任內樓價不降反升,有「走數」嫌疑,其實梁任內的土地房屋政策效果現在還言之尚早。首先,內行人都知道梁的上一任基本沒有開發用地,樑上任後一直全力主推土地供應,而在香港生地轉化為熟地起碼要10年的歷程。因此,無論橫州公屋的供應,還是啟德發展區等密度的增加,都不會是短短一個任期就能立竿見影的。其次,政府重新推行土地招標制度,並把土地「打散」供應,引入更多競爭,降低了大地產商的市場集中度。最後,在尋找新用地上,既重視郊野公園的保育問題,又兼顧市民居屋需求。在北大嶼航空城、古洞北、粉嶺北、元朗南、洪水橋等發展上積極推進土地供應外,還兼顧農地、棕地、海濱等多方利益訴求。因此,作為大多數港人重點關注的土地房屋問題,依然是下一任特首最難突破的「關」。
民生領域可圈可點,強積金對沖廣被期待。有鑒於香港「老齡化」趨勢,扶貧、安老、助弱是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扶貧方面,樑上任後重設扶貧委員會,公佈首條官方「貧窮線」。2016年政府在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預算為662億元,較前四年增加了55%,貧窮人口穩定下降。安老方面,通過「關愛基金」推行長者醫療護理,增加資助安老宿位,並延續「廣東院社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三年,緩解本港的養老空間不足問題。助弱方面,對傷殘人士、特殊需要兒童提供津貼,並透過獎券基金透過跨界別合作在社區構建互助網路。在退休保障方面,樑上任不久便落實「長者生活津貼」,現時惠及超過44萬長者,約佔所有長者人口的37%。而備受期待的強積金製度改良方面,梁在未來這6個月將出台明確措施。
核心問題需持續施策
經濟如何做大做強?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的合作。善用內地「一帶一路」和「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利好和制度利好,拓展香港的優勢服務業。如金融、文化創意、建築、醫療、律師、仲裁、會計,航運物流等領域,都可以通過內地11個自貿區尋找更多的商機和就業機會。特別是前海和南沙等臨近的區域,可以成為香港服務業轉移和社會管理經驗復製的平台,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香港年輕人就業和居住問題。進一步完善創新和科技產業的頂層設計。把政府180億的科創資金用到「刀刃」上,加強香港科技機構的應用型成果考核和評估,加強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和人才培育,加強與深圳、珠三角製造產業體系的無縫對接。
土地房屋作為施政核心的核心。下一任特首應該在梁振英對土地房屋政策開局的基礎上,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推動土地供應和公屋供應。
首先,力推填海造地。比起農地和棕地的賠償和耗時、郊野公園的保育,填海遇到的阻力較少。借助內地在馬來西亞成功的填海造地經驗,可以使港在短期內增加土地供應,作用「立竿見影」。鑒於基建、產業基礎、地理位置因素,北大嶼有望成為填海造地的最佳選擇。「北發展,南保育」的理念有助於協調各方利益分歧。填海造地所得能發展集工作、居住、商貿於一體的航空新城,能成為香港新區域。
其次,檢討土地用途和增加發展密度。進一步增加啟德發展區內發展密度和優化用地規劃,就跑道末端的設計和觀塘區發展展開諮詢和開發。針對土瓜灣、油麻地和旺角等傳統的樓宇老化問題,盡早探討「改造重建」方案。
最後,集中力量研究如何優化現有公屋政策。港大王於漸教授及團結基金會的相關研究報告,都倡議通過「補貼置業計劃」啟動現有公屋。儘管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制度改革,但對下一任特首來說,是否可以未雨綢繆?應盡早廣開言路,設計周全的公屋改良措施。
優化「長生津」,逐步取消「強積金對沖」。有鑒於香港長者人數和長遠財政,全民退保在未來五年期間推行難度不少。權宜之計是優化現有的「有經濟需要」群體。接下來,政府將基於「長者生活津貼」進行優化調整,提升福利的惠及面和覆蓋面。一是增加一層高額援助。向合資格領取津貼的較有經濟需要長者,即資產不超過144,000元的單身長者,或資產不超過218,000元的長者父母,提供每人每月3,435元的高額津貼,較現行的高三分之一。二是放寬現行津貼的資產上限,以惠及更多有經濟需要的長者,即單身長者225,000元上調到329,000元,長者夫婦由341,000元上升到499,000元。
在此次施政報告備受關注和期待的「強積金對沖」問題上,梁振英也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逐步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對沖」。第一,不具追溯力。即僱主在建議實施日期前的強積金供款將獲「豁免」;第二,降低建議實施日期後的受僱期所引致的遣散費或長服金款額;第三,為協助僱主,尤其是中小企業,政府自建議實施日期起的10年內分擔僱主的部分額外遣散費或長服金開支。這樣做,有利於均衡僱主和僱員之間的分歧,也使得長期被詬病的強積金問題得以解決。
下任特首方向:傳承改進
減少內耗,主抓經濟。大部分港人都達成共識,內耗對香港發展沒有好處。這些年,多項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專案都由於「反對」而「擱淺」。內地經濟發展帶給香港的機會應牢牢抓住,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要善用服務業優勢從中分一杯羹。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廣深港高鐵進展順利,「西接前海、東有河套」深港合作格局初現,對港企港人來說都能找到拓展機會。政府應引領商貿及經濟發展局、創新及科技局、「一帶一路」辦公室等職能部門做好「守夜人」的角色,做好香港與內地的「紅娘」,適度改變以往「放羊式」管理體制。
力排眾議,主推土地房屋改革。要處理香港的經濟、政治、社會、民生問題方方面面,港府在財政上或人力上都需要大量投入。與其像以往一樣「遍地開花」而導致「蜻蜓點水」、「不疼不癢」,還不如由新一任特首領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研究土地房屋的供應,切實解決大多數港人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梁振英在任期間在土地開發上雖然遇到阻力較多,但亦已經做了很多的基礎鋪設。只要檢討期間出現的政策漏洞和推行難度,繼續完善土地開發和公屋建設計劃,相信5至10年後的施政報告中,越來越多的上樓市民可以體會到這兩任特首的辛勞成果。
經濟學博士、研究員
責任編輯: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