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國首顆民用高分雷達衛星投入使用

2017-01-24

【文匯網訊】1月23日,中國首顆1米分辨率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高分三號正式投入使用,並對外公佈其接收到的首批影像。

據央廣網1月24日報道,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昨天(23日)宣佈,我國首顆1米分辨率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高分三號正式投入使用。乍一聽,這超長的名字就讓人們「不明覺厲」。但是只要通過斷句,把這顆衛星的名字拆分成一個個關鍵詞,就會發現這是一顆集多家「獨門絕技」於一身的衛星。

關鍵詞1:合成孔徑雷達

這是一種高分辨率成像雷達,可以通過在空間的高速飛行,在能見度極低的氣象條件下,得到類似光學照相的高分辨雷達圖像。它不同於光學照相,它是利用微波來工作。換句話說,高分三號衛星是一顆微波遙感衛星,它可以不受陽光的左右,更不用拘泥於雲雨天氣的限制,能有效地識別偽裝和穿透掩蓋物,甚至可以透過地表或植被獲取其掩蓋的信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劉傑介紹,它真正做到了「不畏浮雲遮望眼」。「它是靠自身發射微波,通過地面反射來成像的。這種主動的雷達載荷相對於光學來說,有幾種特點。第一、全天時,不管白天黑夜都可以成像;第二、全天候,不管是晴空還是雷雨、多雲,都可以成像;第三、可穿透性。比如美國以往在軌發展的一顆衛星,就看到了埃及沙漠的地下暗河,具有穿透的能力。」

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童旭東說,由於具備全天候、全天時監視監測全球海洋和陸地資源的能力,高分三號可以服務於海洋、減災、水利、氣象以及其他多個領域,為海洋監視監測、海洋權益維護和應急防災減災等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對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童旭東介紹說:「在進行海洋資源監測和應急災害監測時,可以通過和光學衛星的結合,比較準確地判斷出水路的邊界。比如對水利工程的監測,可以準確判斷出水土流失的情況。」

關鍵詞2:「C頻段」

C頻段是一個綜合性能比較好的電磁波頻段,原多用於通信頻段。一般來說,微波遙感衛星使用的頻段越低,穿透性越強;頻段越高,穿透性越弱。但低頻段不容易實現高分辨率。

劉傑說,為了兼顧穿透性和高分辨率,最後選擇了C頻段,它在應用中分辨目標更有優勢。不同的頻段對刻畫地物的特性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我們有微波頻段,包括L頻段,S頻段,C頻段,X頻段,甚至更高的K頻段。C頻段對於民用來說,可以刻畫出更多的目標特性,應用範圍更廣。

關鍵詞3:「多極化」

極化是指電磁波的振動方向,不同振動方向的電磁波能夠探測出的信息也完全不同,微波探測衛星採用的極化越多所能獲取的信息就越多、用處就越大。

劉傑說,高分三號是我國第一顆多極化的衛星。以往的衛星都只有單極化能力,而多極化具備了兩種極化條件。不同的極化對地物描述的特性不一樣,可以獲取更豐富的地物信息,可以為科學家進行數據反演、地面目標描述提供更豐富的信息,提高數據支撐的能力。

更強的觀測能力帶來更為廣泛的用途,按照這些用途,高分三號被打造了12種工作模式。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蔣興偉說,就像在照相時,既有大幅寬的廣角觀測模式,也有微距刻畫細節的高分辨模式。高分三號衛星分辨率從1米到500米,覆蓋寬度從10公里到650公里。在一個高分三號衛星上,可以實現詳查和普查的結合。

高分三號自去年8月1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後,一直處於測試階段,如今進入正式使用階段。

高分三號去年發射升空後,衛星總共成像852軌,成像的海洋和陸地面積達到1.5億平方公里,給國土、氣象、海洋等各級用戶提供了將近4萬景的衛星圖像。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吳艷華表示,高分三號衛星在軌運行的5個月時間內,圓滿完成了衛星平台系統測試、衛星載荷系統功能測試、星地一體化和地面系統測試等任務,目前狀態良好。衛星各項性能指標不僅達到甚至優於設計要求,它的應用將有效改善我國民用雷達衛星數據長期依賴進口的現狀。

低軌遙感衛星高分三號設計壽命8年,在研製過程中,採用了50多項創新技術,縱向和國際水平相比,高分三號也毫不遜色。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蔣興偉以目前國際上在軌運行業務化水平較高的衛星——加拿大雷達衛星2號舉例。他說:「它的有效載荷和我們一樣,也是合成孔徑雷達,也是C波段,但是它的空間分辨率是3米,我們達到1米,空間分辨率更高。它有9種工作模式,我們有12種工作模式,它主要針對全球海洋的波模式和全球海洋的觀測模式,因為這種模式主要是在歐洲的雷達衛星上——具有全球海洋波模式的觀測,但它又缺少高分辨率SAR的幾何分辨率模式,所以高分三號幾乎集合了在軌衛星的所有優勢。」

責任編輯:劉雲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