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港生「太空養蠶」計劃後續:太空蠶地面「結婚生子」

2017-02-21
太空蠶產卵。 來自載人航天工程公眾號

太空蠶產卵。 來自載人航天工程公眾號

【文匯網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2016年10月17日,香港學生提出的「太空養蠶」計劃隨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6只秋豐白玉蠶寶寶度過長達31天的「太空之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媒體21日透露了太空蠶寶回到地面後的生活,它們化蛹為蛾後,順利「結婚生子」,產下蠶卵。科學家的後續研究更顯示,太空蠶絲的強度、剛度與韌性以及斷裂強力均優於地面蠶絲。

在突破中國太空駐留時間的神舟十一號任務中,除太空人景海鵬、陳冬外,還有一起進駐天宮二號的六隻蠶寶寶。這是由香港中學生提出的「太空養蠶」計劃,旨在觀察蠶在太空中的吐絲、結繭。在太空人精心照料下,蠶寶寶們於16年11月18日順利返回地面,並開始在科學家的實驗室中展開地面新生活。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部生物防治重點實驗室張龍教授和清華大學趙紅平教授合作完成了後續的「太空養蠶」研究。在實驗室中,蠶寶寶順利破蛹而出,並完成太空蠶交配,還產下不少「後代」。張龍教授表示,從太空蠶可以結繭,且整個蠶繭形貌發生變化不大,可以推測蠶在太空中吐絲行為沒有整體發生改變。但是,由於蠶絲的均勻度有所提高,可以推測蠶在太空中的吐絲行為略有改變。

科學家對太空蠶與地面蠶的蠶絲進行了詳細的對照研究。太空蠶吐出的蠶絲在強度、剛度和韌度都優於地面家蠶。將太空蠶和模擬對照蠶的蠶絲平均直徑相比較,可以看出太空蠶蠶絲直徑明顯大於地面家蠶蠶絲的直徑。多項實驗結果都表明:失重環境下繭絲的強度、剛度與韌性以及斷裂強力均優於重力環境下。

科學家表示,「太空養蠶」是為探討在失重的太空條件下家蠶吐絲是否會發生改變的研究提供技術支撐。實驗不但會促進生物科學技術本身的發展,也會給創造「太空絲綢之路」奠定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及社會意義。

責任編輯:朵朵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