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作為我國參政議政的主體之一,民主黨派在每年全國兩會上都會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集中建言獻策,而提案是他們發聲的重要載體。通過提案,各民主黨派發揮各自所長,緊扣時代「大脈搏」。
據初步瞭解,目前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盟今年擬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共計334件(其中,黨派中央提案共299件,九三學社界別提案35件),涉及經濟金融、資源環境、教育文化、醫藥衛生、社會服務、科學技術等各領域。
從內容上看,各民主黨派提案多圍繞自身界別特色,各有側重,同時,均對脫貧攻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同發展、醫療改革、生態保護等重大議題持續關注。此外,隨著經濟社會形勢變化,振興實體經濟、大數據應用、二孩政策及人口老齡化等應時之言也是今年黨派提案的亮點。
脫貧攻堅——各盡所長、各顯神通
國務院扶貧辦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貧困人口還有4000多萬,要確保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就必須眾人拾柴。
2017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突破的關鍵之年。如何再使1000萬貧困人口順利「摘帽」,各民主黨派結合實際調研情況提出16件提案,各盡所長、各顯神通。
民革建議建立旅遊扶貧長效機制,盤活鄉村特色旅遊資源;民盟提出加強貧困兒童營養扶貧工作;民進希望大力發展中職教育,阻斷農村貧困人口代際傳遞;農工黨提出化解村債,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民建、致公黨和九三學社,均把目光放到了精準扶貧的機制和對像上。
而針對扶貧搬遷中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台盟建議,加大遷建點市政環衛、停車場、水電訊等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並納入公共財政支出範圍,完善經營性配套功能。
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業發展是當頭炮。長期關注「三農」問題的民革中央,在《關於以農村土地改革為引擎,推進脫貧攻堅向脫貧致富轉變的提案》中指出,應抓住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契機,盤活土地承包經營權,把握土地入股分紅這個關鍵點,積極探索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新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6個民主黨派不約而同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擺在提案顯要位置,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不謀而合。民建探索緩解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增強農民增收動力的方式,如「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上,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多種方式,形成規模化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
九三學社提出,應減少政府干預,激發市場活力,如「逐漸減少對農產品價格補貼,縮小農產品收儲範圍,針對不同品質採取不同收購價格」。
綠水青山——空、陸、河「三管齊下」
針對環境問題,民革和民建都提交了關於治理京津冀農村散煤的提案。民革建議,控制散燒原煤總量,分步開展農村原煤散燒污染治理。民建提出,要將散煤治理上升到國家層面,明確散煤治理技術路線圖,中央財政已有的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向煤改電、煤改氣的電價、氣價傾斜。民建中央還建議制定《京津冀地區散煤污染治理行動計劃》。
關於霧霾防治,民進提案建議,在霾預警期間,城市供暖提前實施聯調聯控,推廣燃氣鍋爐以及其他工業項目水蒸氣及餘熱回收。
農工黨2013年曾提交《關於積極應對區域灰霾污染有關工作的提案》,推動了大氣污染防治進程。在今年的提案中,農工黨建議大力防控農村和城鄉結合部散煤和秸稈燃燒導致的季節性霾污染,同時建議大城市把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今年,農工黨中央提交了9件資源環境相關提案,占提案總數23%。
除了空氣污染,各民主黨派對其他污染也很重視。關於土地污染、草原保護的提案有10件,關於長江保護、太湖治理、河長制等的提案則超過10件。
部分民主黨派還建議推動立法,為資源環境保護打造「最硬」約束。農工黨提出加快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法律制度的建議,實現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從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控制的轉變。民進則建議將《長江保護法》納入全國人大五年立法規劃,以便全面規範和調整長江流域管理中的各種水事行為和關係。
人口老齡化——集中關注「銀髮」議題
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60週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6.1%。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而如何應對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是各民主黨派今年提案集中關注的議題。
民革認為,農村老人贍養問題比城市更為迫切,建議完善農村社保體系,加快農村養老機構和服務設施建設。
民建提出,構建科學合理、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發揮好家庭在養老服務中的第一支柱作用,推進醫養結合;明確政府職能定位,做好兜底。
「應對人口老齡化應從兩方面著手:加快老年服務體系建設和調整生育政策。」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要擴大養老服務社會化供給,重點緩解民辦養老機構用地、融資、用人等運營困境;另一方面,要著力解決生育成本高、養育負擔重難題,強化家庭生育激勵。
民進建議修改《繼承法》,建立遺贈扶養協議登記公示制度,實現遺贈扶養協議與「以房養老」有效銜接,使養老難題有所突破。
協同發展——大城市群與新型城鎮化並行不悖
隨著12個國家級城市群和9個區域性城市群的規劃建立,區域協同發展將在大規模城市群的建設中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對此,各民主黨派紛紛「出招」,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到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從建設運河文化經濟帶,到促進成渝城市群與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呼喚國家和區域層面的協調機制框架和制度性安排。
同時,對於新型城鎮化建設,民建著重關注新生中小城市發展。辜勝阻建議,要使城市群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平台,「以大帶小,將周圍中小城市融入城市群發展體系內,形成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群」。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