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張德江:「一國兩制」根基牢固才能走穩走實走遠

2017-05-09
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澳門各界座談會上發言。攝:林良堅

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澳門各界座談會上發言。攝:林良堅

【文匯網訊】 9日上午,正在澳門視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與澳門社會各界人士舉行座談會。張德江在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寄語澳門「築牢根基」。

張德江與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澳門新聞局)

張德江與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澳門新聞局)

張德江表示,我們現在講「一國兩制」的成功只是階段性的成功,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一國兩制」實踐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重要階段,只有根基牢固才能走穩,走實,走遠。

一是繼續傳承愛國愛澳主流價值,弘揚愛國愛澳主流價值觀,需要從小抓起。

在座各位是愛國愛澳力量的核心骨幹,不但自己要堅守愛國愛澳立場,還要把你們的愛國愛澳基因傳承下去,要走進校園,引導澳門青少年,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與文化,特別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奮鬥歷程和新中國建設的巨大成就。

大家想一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的百年,我們中國已經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悲慘境地,正像國歌唱的那樣,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建國以來,我在不同場合講過,我從國家統計局要了幾種數據,1949年,我國GDP總量是189億美元,人均35美元。大家想一想,人均GDP35美元,人均收入15美元都成問題,所以毛主席講過,我們國家一窮二白,是真的一窮二白。

建國60多年來,改革開放30多年來,去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74.4萬億人民幣,按照現匯,可以折算為11.2萬億美元。2010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人均GDP超8000美元,當然與澳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澳門是人均6.9萬美元,但全中國13.8億人口,人均8000美元,是個大數字。

60多年來發生這麼大變化,中國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奇蹟。我在會見外賓的時候,絕大多數國家對中國刮目相看,非常羨慕、敬佩,真誠地希望與中國合作,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不說別的,中國13.8億人,大市場就不得了。我訪問歐洲幾個人口比較少的發達國家,他們都提出來要給中國輸出農產品,我在給中央寫報告時就提出,他們的農產品,可能不夠我們大城市一天的消費,對我們來講,可能是進口農產品的1%,對他們來說是出口農產品的100%。

約120人出席座談會,他們是來自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澳門各界的代表。攝:林良堅

約120人出席座談會,他們是來自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澳門各界的代表。攝:林良堅

所以現在為何很多國家要和我們開展合作,一方面是我們發展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有13.8億人的大市場。而且我們人民生活提高了,消費能力也增強了。

我也總結了我們為何60多年來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最根本的原因就三條: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我們中國不搞多黨制,不搞三權分立,不搞兩院制,我們中國的政治體制是符合中國實際,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所以才有今天這樣的發展結果,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各項事業開創新局面,我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可以說,我們現在越來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們應該為我們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當然也不用諱言,我們國家很大,還有城鄉差別、區域差別等問題,但哪個國家沒困難,沒自己的問題?

況且我們有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我們又有建國60多年來的豐富積累,近年來全世界經濟的增量,中國佔32%,所以中國成為拉動世界的一個重要引擎,中國現在的國際地位跟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我們對黨和國家充滿信心,國家好,澳門好。

國家在國際上地位提升,澳門同胞到世界各地,你們腰桿也硬了。

我藉這個機會脫稿而出,大家要對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所以要深刻理解澳門與祖國緊密相連的命運前程,加深國家民族情懷,要珍惜和維護愛國愛澳主流輿論環境,加強對中華優秀文化、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融通詮釋,向海內外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澳門故事,使愛國愛澳始終成為澳門社會的主旋律。

二是不斷壯大愛國愛澳力量。

愛國愛澳社團在澳門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愛國愛澳力量內部要講團結,要講大局,要看長遠,構建互利共生的愛國愛澳大格局。同時愛國愛澳社團也要因應社會變化和社會所需,切實加強代表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建設,廣泛團結新型社會力量,不斷擴大愛國愛澳政治光譜,畫出最大的同心圓,團結的人越多越好。

三是著力培育治澳建澳人才。

人才短缺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愛國愛澳力量薪火相傳和澳門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短板。無論是管治人才、建設人才,還是社團領袖,都面臨整體性新老交替。大家都是愛國愛澳的領軍人物,社會影響力都很大,手中資源比較多,希望大家以更加寬闊的胸懷、更崇高的境界、更遠大的眼光和更緊迫的社會責任感,為青年人的成長搭梯子,建平台,讓青年人在重大社會政治事務中鍛煉成長。

大家很重要的任務是培養接班人,使愛國愛澳力量薪火相傳,不斷發揚光大,要與青年分享你們的成才、成功經驗,幫助他們樹立敢於競爭、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增強創新意識,提高競爭能力,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立公平、合理、科學有效的人才競爭機制,使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成為建設澳門的棟梁之才,使「一國兩制」後繼有人。

責任編輯:張晴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