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5月27日,紀念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特首梁振英及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出席座談會。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會上發言時表示,廣東省將與香港一道,全面深化粵港各領域更緊密合作,攜手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形成粵港澳1小時經濟圈,全面深化粵港兩地科技創新、醫療衛生等領域合作。
以下為馬興瑞發言全文:
尊敬的張德江委員長,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前夕,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十分及時、非常重要。香港基本法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憲法為依據、以「一國兩制」為指導制定的全國性法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具有憲制性地位。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基本法為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法律保障,也為推動粵港合作、惠及兩地民生福祉注入了強大動力。
深化粵港合作,是中央支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央交給廣東的重要責任。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東歷屆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中央賦予粵港合作的定位要求和各項政策,全面落實CEPA和粵港合作框架協定,深入推進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粵港合作在制度層面、基礎設施建設、平台建設、科技合作、經貿合作、民生領域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合作體制體系日益健全。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粵港合作機制日益完善、創新政策不斷推出。2008年,中央在CEPA框架下出台在廣東先行免試政策;2010年,粵港雙方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14年,粵港率先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兩地在政府層面建立了高層會晤、聯席會議、專責小組等合作機制,合作模式不斷拓展。
二是合作平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10年在深圳前海建設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15年,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批設立,成為粵港合作新的高水準平台;2016年,「深港通」正式開通;今年1月,與香港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合作建設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三是重大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工程順利合龍,廣深港客運專線內地段建成通車,深圳東部過境高速公路等加快推進。口岸建設和通關便利化取得重大突破,深圳灣口岸、福田地鐵口岸等順利建成投入使用,口岸自助查驗模式全面推行,全面落實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等便利政策。兩地要素流動越來越便捷,2016年粵港兩地人員往來超過2億人次,日均往來人員超過60萬人次。
四是經貿科教人才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依託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政策,兩地服務貿易合作迅猛發展,一大批香港銀行、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在粵設立分支機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成開學,6所香港院校在我省設立8家研發中心。支持香港青年到內地創新創業,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等平臺加快發展,有力促進了粵港雙創資源的融合、開放和共用。青少年交流合作廣泛開展,打造了粵港暑期實習計畫、香港青年服務團、粵港姊妹學校、香港青少年國防體驗營等一批品牌項目。實施粵港創新領域聯合資助計畫,對粵港聯合科技創新專案予以支持。
五是民生合作務實有效。圍繞建設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兩地深入推進珠三角空氣品質聯防聯控、東江水質保護等合作,區域環境品質穩步改善,醫療衛生合作成效明顯,全省共有港資醫療機構30家,粵港共同有效應對H7N9、登革熱等疫情。東深供水工程安全運行52年,廣東供港食品農產品連續19年優質、安全、穩定供應。體育、養老、消防等社會民生領域全面拓展,合作成果更廣泛惠及兩地民眾。
回顧香港回歸20年的歷程,粵港合作成效顯著,為兩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強大動力,得到兩地民眾的高度認同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實踐充分證明,中央香港工作的決策部署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是完全正確的,香港基本法的制定實施是卓有成效的。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粵港合作正面臨新的重要機遇。中央對粵港合作高度重視,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確要求廣東堅持党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廣東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精神和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嚴格依照香港基本法辦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各界人士一道,全面深化粵港各領域更緊密合作。一是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深入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攜手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二是加強兩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突出抓好港珠澳大橋、粵澳新通道等跨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動口岸通關創新,加快形成粵港澳1小時經濟圈。三是以改善社會民生為重點,加強兩地水、大氣環境協同治理,建設國家級森林城市群,打造國際化教育高地,全面深化粵港兩地科技創新、醫療衛生等領域合作,使粵港合作成功更多惠及兩地民眾,更好促進粵港共贏發展。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