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考生場內趕考 家長場外追憶「我的高考」

2017-06-08
校友們拉「鋸高考 不懼高考」條幅為考生打氣(江鑫嫻 攝)。

校友們拉「鋸高考 不懼高考」條幅為考生打氣(江鑫嫻 攝)。

語文考試之後,家長微笑迎接考生(江鑫嫻 攝)。

語文考試之後,家長微笑迎接考生(江鑫嫻 攝)。

數百名家長全程陪考(江鑫嫻 攝)。

數百名家長全程陪考(江鑫嫻 攝)。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 記者 江鑫嫻)被稱為「中國第一大考」的全國高考於7日正式「開鑼」,全國有940萬考生趕赴考場。在考生們在場內奮戰之時,今年的送考大軍中也有一群人曾是高考的參與者。如今他們以家長身份來到場外,除緊張與焦急外,湧入他們思緒的還有屬於那個年代的高考記憶。他們紛紛表示,當年高考猶如人生「獨木橋」,闖過便是一片美好,而如今的考生選擇多了很多,希望孩子們能平穩心態,考出好成績。另外,這邊高考鳴槍,那邊家長們就已著手思考如何為孩子選擇專業的問題。有調查顯示大數據、網絡安全等已成為新增熱門專業。

恢復高考40年來,「中國第一大考」經歷了「定向分配」、「並軌招生」、「大規模擴招」、「自主招生」等幾個階段,時代變遷的印記,由此留在了幾代人不同的高考記憶中。7日中午,陳先生頂著烈日在北京人大附中考點門口等待女兒。作為1989屆的考生,他微笑著回憶著自己的高考。「當年考大學真是過『獨木橋』,一個班沒幾個能考上,知道自己考不上,所以上考場也沒什麼壓力。」相比現在的高考環境,陳先生表示,可以用天壤之別來形容。他當年參加高考時是自己騎車去的考場,而如今大多都是專車接送、全程陪考。他說,「條件好了,環境好了,希望孩子們能發揮得更好。」

1990屆高考生孟女士如今回憶起自己當年的高考場景依然歷歷在目。「27年過去了,我還能清楚地記得我們那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帶刺的玫瑰花》,以『每朵花下都有刺』和『每個刺上面都有花』為題展開描述,寫一篇議論文。我記敘文寫得比較好,議論文就差些,所以成績不怎麼好,最終考上的是一個專科。」她認為,高考對她最大的影響就是讓她有機會從小縣城來到了大北京,整個人生發生了變化。

談及如今的高考環境,孟女士表示,「現在全社會都很重視高考,考場周圍有很多愛心志願者助力高考,交警部門也是大力配合,這在我們那個年代是無法想像的。」她認為,另一個變化就是錄取率高了很多,「當年我們班考上大學的同學佔少數,現如今幾乎人人都有希望上大學,出國的機會也很容易。」

雖然現在遍地都是大學生,但孟女士表示,好大學仍然難上。她希望女兒可以考上名校,但又不能給孩子太多壓力,所以儘管自己很緊張,卻仍壓抑情緒,在進考場前鼓勵女兒,不要緊張,盡力就行。

「語文考試要結束了,快去飯店,等一會兒我給你打電話,你再點菜。」為了讓孩子吃上溫度合適又可口的飯菜,7日上午11時左右,一對在考場門口等候的家長默契分工。旁邊的一位家長也說:「我家也準備了好多東西,現在的孩子真幸福。我1990年參加高考那天早上吃了一碗麵條,裡面煮了一個荷包蛋,中午拿飯盒裝點飯菜吃還覺得挺不錯了。」

記者在現場採訪發現,除了幫助孩子調整心態以外,家長們最操心的就是每頓飯吃什麼,從早中晚三餐,再到水果牛奶,他們希望孩子可以以最好的身體狀態和最佳的心理承受力奔赴考場。

責任編輯:東方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