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時評| 高考40年 「公平」仍在路上

2017-06-06

【文匯網訊】 文/鄭曼玲

又到一年高考季,內地近千萬莘莘學子將為自己的夢想和未來作出關鍵一搏。每每此時,總會讓人聯想起1977年剛剛恢復高考制度的那場震撼人心的考試。40年過去了,如今再度回望,依舊可以感受到那種力挽狂瀾、扭轉乾坤的力量。

當年,百廢待興中高考制度的恢復,不僅就此改變了數百萬考生的人生軌跡,給予人們信心與希望,更迅速填補了十年動亂帶來的人才斷層,成為推動國家復興富強的關鍵一步。也因如此,1977年的高考,完全值得被稱為「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甚至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一次「諾曼底登陸」。

更居功至偉的是,高考制度的恢復,實際上是重新拾回了對科學、民主的尊重,提供了一條通過自我拔擢實現社會流動的康莊大道,告訴人們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和平等競爭改變自己的命運,簡而言之,就是以深入人心的方式,重新書寫了「公平」二字。

然而也不可否認,40年間,伴隨著「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現象一再出現,高考制度也不斷經受著詰問、質疑和反思。「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已廣受詬病,人們認為,高考及它所派生的應試教育,讓中國教育迷失了方向,喪失了清晰的價值目標,淪為見物不見人的「教育工廠」,扼殺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創造衝動,從而讓我們的民族習慣於接受和模仿,難怪錢學森先生會發出「中國教育培養不出大師」的振聾發聵之問。

更令人擔憂的是,高考制度一向引以為傲的公平原則,近些年也頻頻遭遇質疑。事實證明,統一招生的高考並沒有促進公平,反而形成了「優權法案」,衍生出地區分數線差異、高考移民等若干問題,極大地破壞了教育的公平權。與此同時,高考招生長期在一個高度封閉的環境內短暫運行,客觀上形成權力和信息的壟斷,為少數「尋租者」提供了暗箱操作的便利,此前被媒體曝光的多起「高考錄取調包案」,就一再挑戰著人們對教育公平的期望底線。

顯然,高考走了40年,「公平」依舊在路上。在社會階層相對固化的當下,我們尤其需要大刀闊斧地對高考、對教育制度進行改革,完善不問家庭環境、不靠身世背景的選拔制度,以平等競爭、公平公正的人才流動通道,瓦解壁壘森嚴的「身份社會」,讓每個人都能以能力和才學作為「敲門磚,」完成「鯉魚跳龍門」的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對社會公平公正最基本的維護。

責任編輯:Cancan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