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我是希望回歸早一點到來,《南京條約》是不平等條約,我作為民族主義者,希望中國早點收回香港。」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回歸後香港平穩過渡,保持了原有資本主義制度,為生意人提供了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
回歸前,有人擔心香港的前景,但當時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提出: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施永青表示,當時他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比較有信心,也對香港可以借助內地經濟得以蓬勃發展很樂觀,所以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創辦的中原集團便已進軍內地市場。回歸以來,中原地產業務遍布內地30多個城市,亦設近2000間分行,有逾5萬名員工。
治安優良 法治公平
「回歸之後,過去很多移民海外的人紛紛回巢,其實香港沒有如一批
『唱衰』香港的人唱成那樣,香港的法治比很多地方是做得好的。我在香港做生意,基本上我對香港是有信心的,我的合約有機會透過法庭去履行,在很多其他地方打官司也不一定得到公平的對待。」施永青認為,香港的法治在做生意的人看來,是提供了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
「香港的治安也是挺不錯的,這個比很多西方社會都要好,比起在紐約也好,巴黎也好,在香港生活的安全感會強很多。比起其他的城市,我們晚上出去走也很放心。」施永青指出,香港治安水平也有助於營造穩定的營商環境。
回歸後香港生活舒適
在法治、治安之外,施永青認為,香港的一些專業服務水平、生活舒適度等也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從做生意來說,從個人生活上來說,很多人願意來到香港做生意,願意在香港生活。只是現在從某些傳媒報道中,覺得香港人有這樣那樣的不滿,但是如果比較之後,還是覺得留在香港生活是比其他地方生活得更舒暢、更自由,更有發展空間。因此回歸以後,想離開的人已很少,大家都覺得這里適合生活,適合做生意。」
香港回歸後,更多中資地產商來香港參與競爭。施永青指出,這對香港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有幫助,增加競爭是有好處的。內地的地產商習慣在低利潤下經營,香港的地產商要有30%利潤才覺得滿足,中資開發商有8%利潤已經很開心了,內地的地產商雖然規模很大,賣了3000億元(港元,下同)其實才賺200億到300億元,10%利潤都沒有,它們願意賺少一點錢也來香港投資。
籲港房屋市場分三階層
對於近年香港樓價升得太急,很多人都買不起房子,施永青建議,特區政府在制定房屋政策時,應將市場分為三個階層,第一階層因應那些付不起租金的人,由於收入較低,他們只能住在公屋,應通過社會補貼幫助他們,促使他們向上流動,希望以後他們也能通過自已努力買到房子;第二階層針對一些首次置業的港人,他們的收入負擔得起建築成本和開發商的合理理潤,政府可以透過批出較低地價土地建房,但只賣給符合資格的人士;第三階層才是自由市場,以保持香港的競爭活力。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