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匯網訊】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俠客島」消息,今年七一,香港回歸20周年。新華社也發出消息,稱習近平將於6月29日至7月1日赴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並視察香港特別行政區。

同期, 26日,習近平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成就展。他強調, 20年的實踐證明,「一國兩制」不僅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20周年,國家最高領導人視察香港,其中的意味自然頗多。
持續
習近平到香港的消息,自然第一時間引爆了香港媒體。各界人士在歡迎之餘表示,習主席的到來,是為港人「持續打氣鼓勁」,「一如既往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關心、愛護和支持」。
有港媒分析道,這是習近平出任最高領導人後首次赴港視察。其行程相當豐富緊湊,包括檢閱解放軍駐港部隊、會見香港各界人士、視察基建項目、體察民生等。
其實,無論是擔任地方領導職務,還是成為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始終高度重視涉港工作。自1990年代起,習近平就曾多次以不同身份率團訪港,在福建和浙江時,則曾率經貿代表團兩度赴港洽談合作。

2008年7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香港何文田村冠熹苑,探訪居民余杜勝一家。
2008年視察香港,49小時內,習近平出席了21場重要活動,足跡踏遍港島、九龍、新界。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還聽取了時任香港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的報告——十年之後,她已是候任特首。

時任香港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左一)就「十大基建」項目向習近平(左二)作介紹(資料圖片)時任香港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左一)就「十大基建」項目向習近平作介紹。
其實,香港回歸20年以來,無論風雨,始終可見中央領導人的身影。過去特區成立「逢五逢十」,國家領導人屢屢視察香江,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對港人勖勉有加,給予過大量的政策和「大禮」,鼓勵港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落實「一國兩制」和執行基本法。
這形成傳統,也是立規矩。
期待
在回歸20周年的節點上,習近平會講些什麼?香港社會又在期待些什麼?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候任主席梁亮勝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候任主席梁亮勝這樣描述港人的期待:一是希望習主席帶來挺港措施,帶動香港經濟有更好的發展;二是希望習主席發表的重要講話,為「一國兩制」實踐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民建聯主席李慧瓊則表示,希望屆時領導人的講話能帶出一些信息,特別是對於香港在國家發展當中如何定位的內容。
目前,香港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面臨着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國家一直大力支持香港發展,國家數個大的發展戰略都跟香港密切相關,包括「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和建設,都為香港提供了發揮優勢的廣闊天地。可以說,在中國經濟強勁發展的快車上,國家已為香港確定了班次,預留了座位。
預留了座位,而且是「優先座」、「前排位」,如此香港特區如再不抓緊機遇,坐不上車,那還能怪誰?可以想見,習主席此來必然會對特區提出機不可失、快快「上車」的要求和啟示。
畢竟,雖然香港的經濟結構變了,但香港經濟的自由度、開放度、競爭力沒有變。香港的法律地位變了,但香港社會制度、核心價值和生活方式沒有變。香港在全國的經濟總量佔比變了,但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隨着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香港作為國家連接全球的「超級聯繫人」的作用仍將凸顯。
換言之,香港的機遇正變得越來越多。不變的,是她「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而這一切背後,都離不開中央的強力支持。

定調
回歸二十年,特區並非風平浪靜。有人就質疑「一國兩制」是否可行,在港的推行是否成功?而他們的答案就是「一國兩制」因為中央的「干預」而不成功。這些,不過是繼「香港之死」後,唱衰香港的2.0版而已。
這一論調的1.0版本,可以追溯到1995年——當年,美國《財富》雜誌封面以「香港之死」為題,預測回歸之後香港將不再繁榮。該文章一時間成為西方部分輿論唱衰香港的樣本。

維多利亞港(圖/香港旅遊發展局)
然而,20多年、7000多個日夜過去,中間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危機、非法「佔中」事件,維多利亞港依然船來船往,駕駛汽車依然右舵左行,黃大仙廟的香火依然旺盛,假日的茶樓依舊人聲鼎沸,法官仍然穿着黑色長袍、戴着假髮,一到賽馬日快活谷跑馬地和沙田馬場仍然熙攘熱鬧,午夜時分的中環蘭桂坊依然熙熙攘攘迎接各種膚色的朋友。
事實勝於雄辯,曾經的「預言」變得不值一哂。香港不但未「死」,獅子山下的這片土地,反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不容忽視的是,如今特區的發展面臨一個新的轉折點。過去幾年間,香港政治爭拗和社會撕裂加劇,違法「佔中」、旺角暴亂的鬧劇先後上演,少數人鼓吹的「本土自決」以至「港獨」思潮抬頭,立法會出現了違法辱國的「宣誓」。
再回頭來看,習近平26日的講話,就顯得意味深長:「一國兩制」不僅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也就是說,中央一定會繼續堅持「一國兩制」不動搖,只要港人也繼續落實不走樣、不變形,「一國兩制」今後必將繼續貫徹執行下去,而且必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可以說,只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努力解決深層次矛盾,積極融入國家發展,香港就不難在新的起點上再創輝煌。
對此,港人既要有堅定的信心,也要作出更大的承擔。
責任編輯:張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