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林鄭月娥:公職之外 也做好妻子與母親

2017-07-02

【文匯網訊】 7月1日上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林鄭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在此之前,中央電視台《面對面》欄目記者在香港對她進行了獨家專訪。

7月1日,林鄭月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下,宣誓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7月1日,林鄭月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下,宣誓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特首林鄭月娥

37年出任20個不同政府職位

林鄭月娥1957年5月出生於香港,1980年從香港大學畢業後便一直擔任政府公職,2006年她晉陞為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2007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成立的發展局局長。參選行政長官之前,林鄭月娥是香港政務司司長,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政府官員。

在近37年的時間裡,她出任過20個不同的政府職位,負責過除教育外幾乎所有主要政策領域,如衛生、財務、福利、規劃等。在今年3月26日林鄭月娥當選後的記者會上,林鄭月娥和丈夫林兆波、長子林節思一同出席。

3月26日,林鄭月娥當選為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成為特區第一位女特首。圖為林鄭月娥與丈夫和兒子慶祝成功當選。

3月26日,林鄭月娥當選為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成為特區第一位女特首。圖為林鄭月娥與丈夫和兒子慶祝成功當選。

在發言中她說:「香港我們共同的家,今日存在頗嚴重的撕裂和積累了很多鬱結,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去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團結大家向前看,對我來說團結是要實實在在、一步一步建立起來。」

林鄭月娥:我畢竟在特區政府工作了很長時間。我比較優勝的就是建立了很多網絡,我在很多香港各界的界別,都有些合作夥伴,跟我合作了很長時間。

一般人認為我是在公務員行列裡面比較大膽的,也比較喜歡創新。有的時候別人說,你政府常常說這個事情不能辦,是不是真的不能辦?我是比較願意去聽,要是真的及時能辦,不過要改變一些政府的思維,政府的政策,這個我也比較願意。

我很喜歡跟別人接觸,以前很多的工作經驗,也是跑到一些界別裡面,親自去聽他們的意見。這幾方面的經驗,對我往後當行政長官,還是有一些幫助。

出身寒門 鍛造特有職場風格

林鄭月娥祖籍寧波,家裡一共五個孩子,她排行第四。

童年時她在香港灣仔地區一棟唐樓的板間房裡長大,唐樓就是沒有電梯和沖水廁所的樓,板間房就是內地人經常提到的「群租房」。

為了改變生存狀態,她十年苦讀,留下一段成績優異的求學之路。中學時,她曾滿懷醫者仁心,夢想懸壺濟世,後來,她又立志成為社工,服務社會,為此,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社工系,大二時她又從社工系轉到社會系,大學畢業後她如願進入香港政府系統。

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往往為未來的人生埋下伏筆,正是這樣的成長經歷,形成了林鄭月娥日後特有的不畏懼、不退縮,同時又滿懷同情心的職場風格。

林鄭月娥:我畢業的時候,有很多職業的機會。為什麼要加入政府?就是希望能辦事。因為要影響大量人的生活,還是要靠一個政府的功能。所以在政府裡辦事,就是要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我的風格就是喜歡辦事,而且每天都在想有沒有一些新的方法,去把這個事情辦得最好。

記者:為什麼您從一開始就想,為更多的社會辦事?

林鄭月娥:可能跟我受的教育有關。我從6歲開始,就在同一個學校念了13年才進入大學。小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受到辦學機構風格理念影響。我進入的是一個天主教的修女學校,學校教我們就是要服務人權,要我們仁愛,所以很小的時候,我的腦海裡邊,就是希望能幫助人。

記者:家庭給您是什麼樣的教育?

林鄭月娥:我小時候的生活蠻艱苦。我的媽媽既要照顧我們,也要照顧她的奶奶和媽媽,還要外出工作,所以從我媽媽身上學到的就是很艱苦地辦事,要不怕辛苦。

身居高位 仍堅持親自看市民寫給她的信

林鄭月娥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即獲得了幾次寶貴的機會,得到了快速的成長。

第一個重要機會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參與中英聯絡小組處理香港回歸問題,林鄭月娥以隨員的身份跟一些主要官員到北京和英國開會、談判,見識了兩國最高領導層的決策過程。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3年非典疫情兩大危機事件發生時,她正好又分別擔任掌管財經事務的庫務局副局長和負責社會保障的社會福利署署長。在這兩次危機事件處置中,林鄭月娥應對及時,處理得當,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從而逐漸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領導核心層。

「好打得」是林鄭月娥同事以及上司對她工作風格的形容,這是一句粵語,意為擅長面對衝突,態度堅決、不易低頭。

記者:還有人說您叫不怕弄髒手,為什麼會有人給您這個評價?什麼叫弄髒手?英文叫做 Make hands dirty,這是什麼意思?

林鄭月娥: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有的時候在政府裡當官,越來越高級了,可能跟前線的工作有一些脫節,有一些都是請其他的同事去代辦,但是我比較喜歡親力親為。我外出的發言稿,大部分是自己寫的。我還有一個習慣是所有公眾、市民寫給我的信,無論是他寫我的名字,或者寫我工作位置的信,我都親自看。到現在還是這樣。

我2000年當社會福利署署長的時候有的這個習慣,到了五年前當政務司司長,接信太多,事情也太多,所以我就把這個習慣改為每個週末。其實我不放假的,每個週末、週日我都到辦公廳,就是看信。

記者:您這麼做是為什麼?你想用看信這種方式解決什麼問題呢?

林鄭月娥:看信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有一些個人的個案,必須要有一些人去瞭解,替他解決。第二方面,他是反映一件很大的問題,比如,知不知道每個區都有垃圾的問題。我叫這個是民間的自衛。比較大型的政策,其實都是從很小的個案,找到靈感或啟發的。

「拆彈專家」林鄭月娥:解決危機 以民為本不會錯

在很多人眼中,比較能體現林鄭月娥做事風格的是2007年發生的一件事情。當時,她剛剛履新香港特區發展局局長不到一月,即遇到了棘手的香港皇后碼頭拆遷問題。

為啟用新中環碼頭,需要拆掉「老香港」標誌性的皇后碼頭,一些本土派人士以遊行、靜坐、絕食的方式抗議。林鄭月娥到現場直面上百位示威群眾,一方面解釋說學術意見上認為皇后碼頭「未達到有一個大的歷史價值」,另一方面態度堅決,毫不退讓,表示「不拆不遷,我做不到」,最終事情得以協商解決。這一事件令她聲名鵲起,得到「拆彈專家」的稱號。

林鄭月娥:其實我的經驗告訴我,每一次碰到一些危機,只要作為官員記住解決的方法和實時回應,都是以民為本,大概不會錯。

「母親」林鄭月娥

照顧孩子親力親為 為兒子甘願放棄行政職務

除公職身份外,妻子與母親的角色也在林鄭月娥的生命中佔有重要位置。

林鄭月娥與丈夫林兆波相識的過程頗具戲劇性。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林鄭月娥被派往英國劍橋大學進修,一次騎自行車時發生了事故,被送進了醫院,還被當地報紙報道。

當時的林兆波正是在劍橋讀數學的博士生,看到報道後叫了其他幾位香港同學一同去探望,兩人由此相識,林兆波成為了林鄭月娥的初戀和一生的伴侶。1984年,兩人在香港結婚。

由於林鄭月娥的工作性質,林兆波放棄國外大學任教的機會,回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夫妻倆有兩個兒子,老大林節思、老二林約希。兩個兒子都畢業於知名學府劍橋大學。

記者:您長時間為香港做了很多事,但是為自己的家,您覺得做得足夠多嗎?

林鄭月娥:也不太差,尤其是我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請一個工人,我是親自照顧他們的。

煮飯什麼事都是我親自做。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孩子要感覺到媽媽是照顧他們的。尤其他們年紀小的時候,他要見到媽媽,他要知道媽媽是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我現在很欣慰,我的兩個兒子都已經大了,分別23歲、26歲,但是他跟我是很親近的。尤其是大兒子,差不多每天要跟媽媽說話他才比較舒服。

△林鄭月娥一家四口

△林鄭月娥一家四口

記者:有一段時間,您曾經寧願在行政位階上退一步,也要去英國照顧自己的孩子,為什麼?

林鄭月娥:因為他當時13歲,從小學升到中學,一方面可能有一些適應的問題,另外由於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比較高調的官員,處理一些很有爭議性的事,每天在報紙看到我的新聞而且不是好的新聞,孩子受了一些打擊。

「妻子」林鄭月娥

丈夫寫情書 支持妻子競選特首

在今年林鄭月娥競選行政長官期間的情人節,丈夫林兆波給林鄭月娥的一封支持信被網友們大量轉發,並引起熱議,這讓香港市民對林鄭月娥的形象多了一分感性和溫柔的認識。

林鄭月娥:我的丈夫在我選舉的過程中,給了我很大支持。要是他不同意,我是不可能參選的。

記者:他說不同意,您就不選了?

林鄭月娥:肯定。一定要丈夫同意才選。2月14日情人節,他寫了這個信就放在我選舉的網頁。信的最後談到我希望太太當選能成功落實「一國兩制」,很多人批評我們說,這個信不是你的丈夫寫的,太政治正確了,你是一個情信,為什麼要寫「一國兩制」?

這個信每一個字都是我先生寫的,為什麼他在結語的時候要寫到「一國兩制」?如果不能讓香港的絕對優勢「一國兩制」繼續地在香港得到充分體現,他是不願意讓我當特首的。

因為我們兩個人,沒有什麼個人的要求,我也不太喜歡住進禮賓府。但是先生覺得,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要太太擔任這個位置,他還是願意的。

在林鄭月娥職業生涯中,有一件事不得不提起,2014年爆發的「佔中」,令香港陷入不安與彷徨。當時以林鄭為首的5名特區官員與「佔中」代表進行了一次全程公開的對話。由於對方仍然提出違法訴求,對話並未取得進展。

林鄭月娥在當時表現出維護「一國兩制」原則和《基本法》權威的堅定,她說道:「世界各地的民主制度,都建立在憲制基礎之上。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的民主選舉制度,必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和香港基本法來規定。」

今年3月26日,林鄭月娥當選特區政府第五任行政長官人選後,在發表勝選感言並接受記者採訪時,她再次表示,將竭盡所能維護「一國兩制」,堅守香港的核心價值,當選後的首要工作是團結香港社會向前發展。


責任編輯:高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