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學習時報: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

2017-07-28

【文匯網訊】 7月28日,《學習時報》發表了題為《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的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在強國強軍新徵程上,在民族復興關鍵當口,確立和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這個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關乎旗幟道路方向,關乎黨運國脈軍魂。因此,必須把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作為最大的政治,融入血脈、植入靈魂,化為堅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覺行動。而信仰上的堅定、政治上的堅守、行動上的緊跟,最根本、最深刻的是來自內心的崇敬與愛戴。心靈上的情感認同最深沉最真摯,也最持久最牢靠。

有一種信仰薪火相傳——習近平總書記是在濃郁革命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我黨領袖

信仰的力量一往無前、源源不斷;信仰的傳承筋骨相連、生生不息。習近平總書記出生在一個紅色革命家庭,父母都是一生追隨共產黨、追求真理的老革命。父親習仲勳曾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13歲參加革命,18歲就組織領導了甘肅境內的「兩當起義」,19歲與劉志丹等同志創建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21歲被推選為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後來在錯誤肅反中被王明路線執行者關押,黨中央毛主席到達陝北後才得以平反。「文革」後負重受命,擔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在習仲勳身上,無論身居高位還是身處逆境,無論是在老區還是在特區,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不移,革命風骨初心不變,毛主席曾給他親筆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母親齊心也是13歲參加革命,17歲入黨,此後幾十年轉戰南北,一心向黨、矢志不渝。

父母的奮鬥經歷,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影響極其深遠。2001年10月,他在給父親88歲生日的拜壽信中寫道:「無論是白色恐怖的年代,還是極『左』路線時期;無論是受人誣陷,還是身處逆境,爸爸對共產主義的信念仍堅定不移,相信我們的黨是偉大的、正確的、光榮的。您的言行為我們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還經常談起五六歲時隨母親買《岳飛傳》《岳母刺字》等小人書的故事。他說:「『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這種濃郁革命氛圍的熏陶,使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受到很嚴格的革命傳統教育,充滿著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充滿著「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豪邁情懷,不管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始終沒有對黨產生過懷疑和動搖,先後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連很多外國人也都感歎,「習近平先天具有愛國主義和忠於信仰的基因」。

這種「先天基因」和「紅色血脈」,已經成為習近平總書記與生俱來的信念本源和信仰根基。擔任黨的總書記後,面對一些黨員、幹部信仰缺失、信念動搖等問題,他明確提出:共產黨員要把好「總開關」,不能得「軟骨病」,要鑄就堅守信仰的鋼筋鐵骨和銅牆鐵壁。他在很多重大場合反覆告誡全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號召全黨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既是對8900多萬黨員的時代考問和政治提醒,也是向國際國內的政治宣告和道路宣示。習近平總書記身上繼承和展現出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篤定信仰、遠見卓識、歷史擔當,正是當今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旗幟,是堅定我們信仰信念的領航燈塔,指引我們永遠跟著黨,將革命進行到底。

有一種磨礪百折不撓——習近平總書記是在苦難歷史和曲折經歷中成長起來的我黨領袖

習近平總書記的父親習仲勳從1962年受冤屈,被關押審查長達16年之久。這期間,母親齊心帶著尚未成年的小兒子習遠平在河南省黃泛區的一個農場勞動,兩個姐姐被下放到生產建設兵團,習近平總書記也因此受過批鬥,挨過飢餓,流浪過甚至被關押過,最終到陝北插隊當農民。一家人天南地北、骨肉分離。

今年初,《學習時報》先後用26個專版,以採訪實錄的形式反映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在當年上山下鄉的全國知青中,習近平總書記是「老三屆」中年齡最小的,他插隊去的陝北是全國知青中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之一,他也是在農村待的時間最長的極少數知青之一。1969年上山下鄉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屬於老初一學生,只有15歲多。像他這個年紀的知青,在當年400萬「老三屆」知青中,年齡最小!他當年插隊的延川縣梁家河村,山大溝深,土地貧瘠,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當地農民辛辛苦苦幹一年連肚子都填不飽。試想,一個在北京長大的15歲少年,孤身來到窮鄉僻壤的黃土高坡,其中有多少困難、多少委屈需要他去面對、需要他去適應!

習近平總書記在1995年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時說:那時候什麼活兒都干,開荒、種地、鍘草、放羊、拉煤、打壩、挑糞……幾乎沒有歇過。他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是不換肩的。到1975年末,當初來延安的26200名北京知青只剩590人。習近平總書記插隊的梁家河,到1974年10月就只剩他一個知青了。知青院子變得冷冷清清,居住的窯洞也變成了冰房冷灶。但他卻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依然是該幹活幹活、該吃苦吃苦,不但入了黨,還當上了大隊黨支部書記,完全是一付「鉚足勁扎根干」的心態。這種堅忍不拔,這種志存高遠,這種任隨「雲卷雲舒、花開花落」的穩健淡定,格局何其大度,胸懷何其寬廣!

現在看,這些曲折經歷和艱苦磨礪,恰恰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離開學校和家庭,走向社會「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讀懂人生、讀懂中國、讀懂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起點。15歲來到黃土地時,他曾迷茫、彷徨;22歲離開時,他已經有著堅定的目標、充滿自信。有人說,沒有梁家河的7年,便沒有習近平總書記今天的從容執著和大氣磅礡。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坦誠地說,在他的一生中,對他幫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輩,一是我那陝北的老鄉們」。正是黃土高原的蒼天厚土,孕育了青年習近平寬厚敦實的優良品質和滴水穿石般的至高境界。7年的農村生活、7年的甘苦與共,不僅使他和陝北鄉親們結下了深厚情誼,也使他從小就對農村、農民和腳下的熱土有了更切身的瞭解和感悟,對改變國家、人民、民族的命運增添了毅然決然的抱負和擔當。

有一種奮鬥腳踏實地——習近平總書記是在長期實踐中成長起來的我黨領袖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地域廣闊、人口巨量、民族多元,決定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必須具有熟知國情、瞭解百姓,胸懷全局、把握實際的基本特質,以及頂層設計、系統思考、戰略謀劃、統籌兼顧的掌控能力,而這種特質和能力形成,必須經過多層級、多系統、多領域的實踐歷練和長期積澱。在國外選舉領導人,只要有雄厚資金支持,加上能言善辯,像特朗普這樣的財團老闆照樣可以勝出,像馬克龍這樣資淺望輕的年輕人也能一步登天。而我們國家的省長、部長,往往都需要二三十年以上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的歷練和篩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更是經過了多崗位、多層級、多領域的歷練。何況我們國家的很多省份,在幅員、人口上都要超過世界上多數國家,甚至一個縣所負責的地域都比有的國家還大。

翻開習近平總書記從1969年下鄉當知青,到2012年十八大召開時的工作履歷,可以發現這44年中,他從下鄉知青成長為黨的領袖,從大隊黨支部書記到黨的總書記,從普通公民到國家主席,從一般軍官到軍委主席,從政經歷遍及黨、政、軍各個領域,歷經村、縣、地、市、省、直轄市,直至中央等所有層級的主要崗位,每一層級都歷經幾年、都扎扎實實、都政績卓著,每一崗位都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梁家河任大隊書記時,他帶著鄉親們光腳站在冰水裡修淤地壩,搞科學種田,使糧食增產60%;他創辦農村鐵匠鋪子,在簡陋的窯洞裡打出了小農具;他創建陝西首個沼氣池,使梁家河成為全省能自行解決照明供熱的第一村。

1982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從軍委辦公廳到河北正定,開始全面執掌一方。可以說,他真正的主政之路始於正定、源於正定。他自己也說「正定是我從政起步的地方」。在那裡,他把念好「人才經」作為推進改革的重要抓手,親自向全國發出100多封「求賢信」,親自邀請包括華羅庚在內的53名全國知名專家擔任經濟顧問。

接下來,他離開正定南下福建,一幹就是17年多。這17年多,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態文明、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現代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歷練、展示和提升。在廈門,他第一次親歷城市的管理和發展,豐富了改革的實踐、開放的實踐。在寧德,堅持從嚴治吏,開啟了抓「關鍵少數」的嘗試,嚴肅處理違規建房,查處400多名幹部,展示出鐵腕反腐的膽識和魄力。在福州,著力推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幹」,曾帶領市區領導兩天接待逾700位來訪群眾,當場拍板、限期解決近200個問題。任福建省長,率先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福建成為當時全國唯一的水、空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

主政浙江,他提出在「騰籠換鳥」中實現「鳳凰涅槃」,總結實施著名的「八八戰略」,把浙江帶上了發展快車道,使其成為全國可持續發展的試驗田和排頭兵。2007年,他臨危受命上海市委書記,雖然只有7個月時間,但馬不停蹄考察了全市所有19個區縣,力推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一體化,今天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其殊途同歸。

習近平總書記後來提出的好多思想與重大戰略,早在很多年以前就生根發芽,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正是經過一步步豐富而長期的實踐鍛煉,厚植了他治國理政的根基,一經站上領導黨、國家和軍隊的最高崗位,就立刻展現出非同凡響的偉人氣魄和領袖風範。這種氣魄和風範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種可以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和團結在周圍的力量,一種能夠鼓舞和感召13億多中國人民為實現共同目標而戮力奮鬥的力量。

有一種夢想強國強軍——習近平總書記是在新的偉大鬥爭中確立起來的我黨領袖

偉大夢想要靠偉大鬥爭去實現,偉大鬥爭要以偉大夢想為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並號召全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走好今天的長征路,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十八大以來這5年,我們面臨的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都前所未有,都難以想像。我們雖然已經坐上了全球治理舞台的「主桌」,但將強未強、樹大招風,容易「木秀風摧」;「東方睡獅」已經醒來,但也面臨虎狼圍獵的巨大風險,遇到的戰略圍堵、戰略衝撞、戰略干擾更加尖銳激烈;重整行裝再出發,但新長征路上「雪山」「草地」橫亙在前,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需要我們「而今邁步從頭越」;改革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但深改路上處處是「硬骨頭」,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事非經過不知難」「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難題、高壓、重任面前,沒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概是斷難取得成功的,這種氣概就是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擔當精神,就是直面問題與挑戰的鬥爭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沉著和勇氣,挑起了大國領袖的重擔,成為領導這場偉大鬥爭的全黨核心和扛鼎巨擘。

請看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大後,從迅即出台八項規定,到用巡視派駐、機制創新、法規建設步步紮緊制度籠子,再到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全面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始終以「永遠在路上」的鮮明態度正風肅紀;從說出「從來就沒有鐵帽子王」「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這樣斬釘截鐵的話語,到堅決查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重大腐敗案件,再到「打虎」「拍蠅」「獵狐」無禁區、全覆蓋,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始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猛藥去痾的決心推進治貪反腐;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再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始終以久久為功、步步為營的韌勁,營造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海晏河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反腐不是看人下菜的「勢利店」,不是爭權奪利的「紙牌屋」,也不是有頭無尾的「爛尾樓」。我們一定能贏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鬥爭!

請看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更是親肩重難、直面挑戰,對黨政軍多個領域的改革都親自掛帥、親任一把手,每一個領域的重大改革都使命關全局、責任重千鈞。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於2013年12月30日成立,到今年7月19日已經召開

37次會議,每次都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各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立。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偉大進程,正以越來越快的步伐、越來越實的腳印,進入「施工高峰期」和「收穫期」。在這個偉大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先之勞之、率先垂范,掌舵「中華號」巨輪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再請看人民軍隊的建設和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這5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5年,也是瞄準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攻堅克難、開新重塑的5年。這5年,他親自定奪、親自組織到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引領軍隊在「思想建黨、政治建軍」上正本清源、找回初心。這5年,他親自主持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重塑軍隊組織形態,調整領導指揮體制,優化軍事力量體系,使人民軍隊脫胎換骨、煥然一新,被外電稱為「破天荒之舉」。這5年,他親自上海島、踏邊關、走戈壁,上戰艦、進戰車、登戰機,入班排、看哨所、去前沿,每到一個地方必視察駐地部隊,每年全國「兩會」必到解放軍代表團共議國是軍情。習近平總書記憂軍愛軍的真摯情懷和強軍興軍的殷殷囑托,是時代的號角和催征的戰鼓,匯聚成全軍將士備戰打仗的磅礡力量。

「新舊相推,日生不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之門已經開啟,強國夢、強軍夢的步伐越來越激越昂揚。從「天眼」探空到「蛟龍」探海,從「墨子號」發射升空到「海洋六號」極地科考,從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到國產大型客機C919成功首飛,深空、深海、深地、深藍,「國之重器」不斷湧現,創新成果驚艷全球,中國人的信心和夢想不斷被點燃。這5年,我們一路走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無論治黨治國還是治軍,我們做了很多過去認為做不到的事情,解決了許多曾經認為解決不了的問題,世界都在驚呼「風景這邊獨好」。「中國速度」「中國奇跡」,越來越響徹雲霄、聲震全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現在,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

這讓我們不由想起87年前毛主席在井岡山上提出的那個著名論斷:對於中國革命前途來說,「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今天,一個新時代的中國夢、強軍夢又一次「光芒四射」、又一次「噴薄欲出」。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堅強領導,有深得全黨全軍全國人民衷心擁戴的習近平總書記這個核心,在不久的未來,中國夢、強軍夢一定會善作善成、夢想成真!

有一種責任全球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是在重大國際鬥爭中成長起來的我黨領袖

人類是平等的,世界是多樣的,文明是多彩的。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世人眼中,習近平總書記是中國新理念的倡導者、新形象的塑造者、新方案的推行者。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出訪30餘次,每年都有1個月以上的時間用於出訪,足跡遍及全球。在國內會晤外國元首、政府首腦270多人次,杭州G20峰會期間每天要會見6位領導人,休息時間僅有4小時。今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倡議並推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呼百應,包括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內的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約1500名代表出席。4年多時間,俄羅斯總統普京先後6次到訪中國,習近平總書記也6次訪問俄羅斯,兩位大國領導人見面20多次。這種親力親為,以元首外交引領中國同各方尋求「最大公約數」,打造了不同形式的全球夥伴關係網,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國際地位和話語權空前高漲,越來越成為推動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變化的關鍵因素。

這種地位的取得和格局的形成,沒有國內的持續發展是不行的,沒有縱橫捭闔的政治智慧是不行的,沒有大無畏的政治膽略和鬥爭精神也是不行的。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並以政治家、戰略家的智慧和魄力妥善處理了一系列複雜棘手的難題,親自領導指揮了一系列擴大戰略優勢、維護國家權益的偉大鬥爭。在釣魚島問題上,針鋒相對,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實行常態化巡航,一舉打破了日本多年來對釣魚島的所謂「實際控制」。在南海問題上,親自決策造島固礁,設立三沙市,從根本上改變了南海方向戰略態勢,為最終贏得南海維權鬥爭勝利打造了一個牢靠的戰略基地,等於築起了一座海上長城。針對美菲上演的「南海仲裁」鬧劇,立場鮮明,綜合施策,鬥爭有理有據、有利有節,使這個裁決成為廢紙一張、「國際笑談」。這一系列偉大創舉和英明決策,展示出習近平總書記非凡的戰略眼光和偉大的鬥爭精神。

講鬥爭更要講合作,要在鬥爭中爭取團結、謀求合作、實現共贏。無論走到哪裡,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不忘用最具溫度而又充滿智慧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每次重要出訪,他幾乎都要在當地發表一篇文章、接受一次採訪、作一場演講,這在國際政壇上已經成為重要「品牌」。這一場場思想上的「盛宴」,充分展示出一個大國領袖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深邃的思想光芒。

你看,「瑪雅人的金字塔」拉近了墨西哥民眾的感情,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讓美國民眾倍感親切,「三個中哈友誼故事」使哈薩克斯坦人民永遠記住了這次演講。談發展道路,他說「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鞋子的人自己才知道」;談東西方文明,他說「茶和酒並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反駁中國威脅論,他說「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談解決全球性問題,他說「如果我們能為這個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軍刀就好了」。訪問美國時,他專程到27年前結交的美國老朋友家,在爐火旁促膝長談、茶歇敘舊;訪問德國時,他借用「牛頓力學三定律」,向物理學博士出身的默克爾闡釋對發展中德關係的看法;訪問愛爾蘭時,喜愛足球的他在球場上展示了「令人欽佩」的「一腳遠射」,這些都被媒體形容為「極好地傳達了親和的形象」。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因為習近平總書記,對今天的中國充滿興趣。他成功展示給世界的,不僅是他個人的風範與氣度,更是中國的形象與魅力。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評價他為「中國新一輪革新的中心人物,全球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俄羅斯總統普京讚譽「習主席提供了榜樣的力量」。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說,「看世界領導人,最佩服的就是習近平主席」。

有一種初心人民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是在人民群眾中成長起來的我黨領袖

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就有農村情結,他說「我的爺爺也是農民,我的父親是從農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我自己也去當了七年的農民。」「我就是從貧困窩子裡走出來的。」毛主席在延安稱讚習仲勳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陝北老鄉稱讚習近平總書記是「貧下中農的好書記」「吃苦耐勞的好後生」。

習近平總書記離開梁家河的那天早晨,他住的那個院子裡,天不亮就站滿了前來送行的鄉親們,都是自發來的。當他真要走時,人群中哭聲一片,全村老老少少依依不捨、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後有13個人步行60多華里一直送到延川縣城,並湊錢照了合影。10年後,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青年》雜誌記者講述當時的場景時仍激動不已。他說:「那天,望著送行的鄉親們,我喉頭哽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7年啊,我多少次欲哭無淚,離開時我第一次哭了。陝北的人民養育了我,保護了我。我雖然告別了陝北的父老兄弟,但再也離不開人民。」2015年2月春節前夕,已是黨的總書記的他首次重回梁家河,見到當年一起生活、戰鬥過的鄉親們,又一次動情地說:「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最初對「人民」二字的體悟,就來自梁家河,來自那些讓他始終魂牽夢縈的陝北鄉親。後來在浙江,他以「哲欣」為筆名在《浙江日報》開闢「之江新語」,撰寫了232篇短論,回應的都是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用大白話,談大事情」,被網友譽為「中國第一博主」。在浙江工作的5年,他「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與浙江廣大幹部群眾的真切感情」。談到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說:「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要始終與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

這種樸素的情感穿越了近半個世紀。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就莊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無論是慶豐包子鋪與市民一起排隊就餐,還是霧霾天裡在南鑼鼓巷與老街坊親切交談;無論是在蘭州養老餐廳給老人端菜送飯,還是到河北阜平在農民炕上盤腿而坐,那種與民相親、與民同樂的情感由內而發、純樸自然。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總書記到家裡,就跟親戚串門、鄰居嘮嗑一樣,沒有一點架子,特別親切。」

2013年11月到湖南調研時,他一下飛機就直奔湘西最貧困的十八洞村,盤山公路走了幾個小時,又翻了幾座山。村裡一個老太太問習近平總書記,「請問你貴姓,你是哪裡來的?」因為地方偏僻,老太太又不看電視,不認識總書記。後來,全村人都圍了上來,一看基本上都是老人、兒童和婦女。怎麼扶貧呢?總書記就坐下來和大家拉家常、找辦法,最後說:給你們搞「幾條腿」來吧,一戶養幾頭黑豬、一頭黃牛,再養幾隻山羊。老太太、老大爺聽了很高興,說「對對對,就要這個」。今年6月21日,總書記專程前往山西呂梁山區的深度貧困村趙家窪村,他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掀鍋蓋,上井台,坐炕沿,發現這裡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是脫貧攻堅的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總書記開出藥方:易地搬遷,挪窮窩、拔窮根,徹底解決。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叮囑的扶貧要精、要准,要因地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按照這個思路,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從2013年至今,有近6000萬人口擺脫貧困,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總數。到2020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實現全面小康。這對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目標、一份承諾,更是一片飲水思源的初心、一個矢志不渝的決心、一顆志在必得的雄心。這是最深的牽掛,也是最大的擔當。

歸結起來說,習近平總書記這個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在紅色基因傳承中成長起來的,是在艱難曲折困境中磨礪出來的,是在複雜國際鬥爭中歷練起來的,是在極其豐富的革命實踐中確立起來的,這個核心在共產黨員和億萬人民群眾中是最「走心」的,真正是眾望所歸、人心所向。萬山磅礡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我們一定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這個核心,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紮實的舉措更好履行自己的職責,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Cancan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