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今年第13號颱風「天鴿」的中心於昨天12時50分前後在我國廣東珠海南部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天鴿」成為1964年颱風「露比」以來對港、珠、澳影響最大的颱風。
大家來感受一下這個14級的特大颱風有多恐怖:
所以說,雖然名字叫「天鴿」,但這個颱風真的一點都不和平、溫順。
那麼,這個颱風為什麼會命名為「天鴿」,颱風又是怎麼命名的呢?
2000年以前還沒有出台統一的命名規則時,中國都是用編號來稱呼颱風的。而歐美國家一般是用人名來稱呼它。
颱風命名小歷史
1947年前
颱風沒有固定名稱,只有次序編號,例如強烈颱風電母(Dianmu)的編號為0406號,就是2004年形成的第6個颱風,但若同時有2、3個颱風形成,容易發生混淆。
1947年∼1978年
除編號外,美國駐關島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決定統一命名,為順應當時興起的女權運動,颱風命名方式全以女性名字,並依英文字母排列。
1979年∼1999年
開始改以男、女名字交替使用。
2000年至今
世界氣象組織的颱風委員會制訂了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命名表,該委員會的14個成員各自提供10個名字,共140個颱風名稱,以所提供的國家或地區的英文名稱順序循環使用。
這14個成員包括:中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柬埔寨、韓國、朝鮮、日本、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美國和越南等。2016年8月曾襲香港的颱風妮妲,其名就是由泰國「貢獻」的。由美國提供的「尤特」一名先後在2001、2006和2013年被使用。
因為各地風俗民情不同,因此名字的類別也五花八門,如人名、動物、植物或礦物等等。
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公佈的2017年版颱風命名表中,香港就「貢獻」了啟德、萬宜、鳳凰、彩雲、馬鞍、珊珊、玲玲、白海豚、獅子山、榕樹等10個颱風名字。
而颱風的命名特點是: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選取的名字應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如有任何一成員反對,這個名稱就不能用作颱風命名。
可以看到,這次的「天鴿」。就是日本取的名字。
中國最初提出的10個是:龍王、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都是很具神話氣息的名字。2005年龍王被除名,由海葵替代。去年海馬也被除名。
為什麼颱風名字也會被除名?
世界颱風委員會有一個規定,一旦某個颱風對於生命財產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或者是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麼它就會永久佔有這個名字,該名字就會從命名表中刪除,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這就是除名。
這樣,就必須要補充一個新名字加入命名表。空缺的名稱則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
比如中國大陸的「龍王」和「海馬」,都是因為影響太重被除名。
被除名的颱風大多是因為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失和人員傷亡,但也有比較可愛的原因被除名的。
中國香港的「Yanyan欣欣」,香港天文台以沒有地方代表性為由要求將其退役。
還有朝鮮命名的Sonamu清松,由於其發音近似海嘯(Tsunami)造成馬來西亞沿海民眾恐慌,被除名。
專業機構當年為颱風命名的初衷也有希望引起人們注意,好讓更多人來關注颱風危害的意思。現在也的確是因為颱風名字而得到了大眾更多的注意。
綜合:香港文匯網、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