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記者 胡若璋廣州報道)提起「非遺」、「俗文學」等民族民間文化精髓,搶救難、傳承難等問題總是見諸報端。過去幾年來,為了對各地域非遺、俗文學進行系統調查、研究與整理,高校和出版社聯合建立系統數據庫,讓大數據助力學術研究及成果轉化。
近日,記者獲悉,由中山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國非遺保護數據庫、中國俗文學文獻數據庫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藍皮書》新書發佈暨非遺保護研討會」在廣州舉辦。
「中國非遺保護數據庫」的數據資源,由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宋俊華教授團隊收集提供。記者獲悉,數據庫按資源類型進行欄目劃分,包含史料文獻、影卷、影偶、傳承人、田野調查資料、代表作名錄、研究成果七大欄目。
「中國俗文學文獻數據庫」的數據資源,也是來自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黃仕忠教授團隊編纂的《子弟書全集》,以及來自其他學者及研究機構的學術資源和互聯網資訊等。
記者獲悉,接下來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中國古文獻研究所將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按照「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分期推進」的模式,繼續對「中國非遺保護數據庫」、「中國俗文學文獻數據庫」兩個大型數據庫的合作建設,利用數據採集、文獻資源管理等專業的知識服務技術,對多來源、多類型的資源進行整合,提供先進的學術研究輔助,早日實現系列學術成果快速轉化。
責任編輯:gl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