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 記者 李陽波)以「鎏金銅蠶」為代表的167件(組)絲綢之路文物精品下周將亮相香港。記者11月21日從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獲悉,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的文化交流,首次由中哈吉三國聯合舉辦的《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將於2017年11月28日至2018年3月5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屆時香港市民在家門口便可近距離一睹千年絲路遺產的風采。
文物跨越從鐵器時代至唐朝
據介紹,此次《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由國家文物局主辦,陝西、甘肅、新疆、河南洛陽等地文物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承辦,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具體執行。內地參展展品共167件(組),包括163件(組)文物展品及4件(組)複製品。其中一級品97件(組),占文物總數的60%。展品來自34家單位,不僅種類繁多,涵蓋陶器、壁畫、青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絲錦帛製品、木質品、紙質文物、玻璃器、石刻、泥塑等種類。同時文物跨越時代較長,自早期鐵器時代直至唐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兩國亦有55件(組)展品參展,分別來自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國有企業知識中心考古博物館以及吉爾吉斯的契古歷史及考古博物館。展品種類包括陶器、青銅器、瓷器、金銀器、玻璃器、木刻、石雕等。
作為此次展覽的亮點之一,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鎏金銅蠶」亦將一同赴港展出。據悉,「鎏金銅蠶」1984年出土於陝西石泉縣,通長5.6厘米,全身首尾共計9個腹節,胸腳、腹腳、尾腳均完整,體態為仰頭或吐絲狀,製作精緻,造型逼真,為漢代遺物。以銅蠶作為紀念品或殉葬品,這足以說明當時養蠶之風盛行,到漢代時中國養蠶繅絲業達到高峰。西漢絲織品不僅暢銷國內,而且能途徑西亞行銷中亞和歐洲,中國通往西域的商路得以「絲綢之路」馳名於世界。
此外,出自敦煌懸泉置遺址的「敦煌懸泉置麻紙文書」也是一件難得的精品。該麻紙文書殘片,長6.5,寬4厘米。紙質用麻織物和很細的絲織物製作,上有墨書文字,字跡清晰。該紙張為研究漢代古紙的製作和用途提供了重要物證。
反映絲路活躍的文化互鑒
陝西曆史博物館有關專家表示,數千年來,沿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商團、使團、僧侶、牧民、工匠等,還有他們攜帶的貿易商品與運輸的貨物,以及不同的思想、文化和宗教,在這條東西方要道上不斷地交流、溝通、融合、傳播。2014年「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引起亞歐各國的巨大反響。
此次展覽充分展示了絲路貿易的繁盛,以及文化藝術的豐富多彩。來自西方的玻璃器、金銀器,來自東方的絲綢、瓷器等,均是那個時期最為緊俏的貨物。從金怪獸、金虎牌圓飾到草原遊牧民族喜聞樂見的壯熊、奔鹿、雙駝,從樂舞陶扁壺、胡騰舞俑到吹奏胡人俑,既是絲路文化相融的真實再現,同時亦反映了絲路活躍的文化互鑒。
據悉,此次《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也創新了多項第一:第一次在2014年中國、哈薩克斯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成功後,以「路」為主線舉辦的展覽;第一次在「世界文化遺產」語境下舉辦的絲路展覽;第一次由中哈吉三國聯合舉辦的絲路展覽。
責任編輯:Cancan